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2013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  >  本網專稿  > 正文

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將圓“下一個十年電商發展夢”

2013-08-13 08:3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3年(第五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將於8月13日-14日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台灣網、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臺灣今日新聞網主辦,約400位兩岸網際網路業界專家學者將就“電子商務時代下的兩岸經濟合作”議題進行探討交流,共同謀劃“後ECFA時代”兩岸電商合作的發展新機遇。

  回顧過去,兩岸網際網路業界首度相聚北京參加第一屆(2009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的前一年,當時的大陸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約為3萬億人民幣(2008年);僅僅時隔5年,2012年大陸電商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8.1萬億元人民幣,連續多年交易額都保持20%以上的增速。著名市場研究機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預測,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于2015年將達2萬億元人民幣,並超越美國。大陸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如此巨大、發展迅猛,無疑為兩岸電商合作提供無限“錢景”。

  兩岸應共推電商合作發展,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攜手共拓合作空間,在産業融合、技術交流與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深化合作,必能謀求更多發展共贏的新機會。

  6月在廈門舉辦的第五屆海峽論壇期間,來自海峽兩岸知名電商企業的代表、專家學者在“海峽科技專家論壇——海峽兩岸電子商務合作與發展研討會”上紛紛表達期盼兩岸更多合作的願望。臺灣中華電子商務産業協會會長謝長峻就表示,巨大的市場潛力是大陸的優勢,臺灣的電子商務無論從網路、資訊技術、還是基礎設施等方面都遠強于大陸,但是缺乏市場;兩岸可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通過兩岸共同努力,讓華人成為亞洲電子商務的第一,進軍世界第一。”帶著這種期許和願望,相信這次在京召開的第五屆(2013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能在探討推動兩岸電商合作的模式、機制與框架及發展規劃等方面取得新成就,增進兩岸網際網路界合作的高度與層次。

  服務業是大陸經濟成長的新引擎,有助於更好地激活內需市場;此中,有“朝陽産業、綠色産業”之稱的電子商務更是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産業。當前,兩岸經貿已進入“後ECFA時代”,隨著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訂,金融、運輸、配銷等領域將更趨開放,不少臺商已經看好這一新機遇,並加快佈局兩岸電商市場。

  以兩岸金融合作“橋頭堡”、大陸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的廈門為例,該市著力推進兩岸電子商務合作工作,已經確立要以兩岸貿易中心為載體,構建兩岸電子商務合作平臺;同時爭取成為對臺電子商務跨境合作的先行試點區,以及爭取廈臺海運渠道先行試點經營各類快件業務,暢通兩岸電子商務跨境合作的物流通道和數據通道。目前,不少臺灣知名電子商務企業與廈門相關企業達成合作共識,借“兩岸貿協”簽署東風搶灘廈門。臺灣東森集團將在廈設立合資電子商務公司,爭取獲得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生效之後的第一張福建省臺資ICP執照。東森總裁王令麟表示,兩岸在電子商務發展的落差非常大,臺灣若不儘快有所行動,未來隨著行動商務的快速發展,兩岸電子商務産業的競爭力,落差恐怕會再加大。

  特別需要指出,國務院不久前頒發的促外貿“國六條”,首次正式提出“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概念,這一新政從多方面舉措促進外貿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一旦得到更好地落實,外貿電商將成為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的新路徑,並將深刻大陸金融、國際物流服務等多種領域,從而也會改變大陸乃至全球服務業的利益格局。同樣,這一政策推力,也必將對兩岸的經貿及服務業合作發展産生重要影響。對於這一“利好”,兩岸相關業界豈能漠視不見呢?

  據報道,外貿電商相關政策有望在今年出臺。目前,國務院協調商務部、海關、國稅、外匯、檢疫等各部門間的配合工作已接近尾聲,相信外貿電商政策或將是本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相當關注的話題。

  臺灣著名財經媒體人士黃啟乙在一篇《網路購物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文章中指出,“網路購物走入生活,通路的演變,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網購市場,在未來一定是愈來愈大!而另一位臺灣財經趨勢專家、著名投資理財名家謝金河在《緊釘下一個10年的投資大亮點》一文中大膽預言“下一個十年:網路、生技夢很大”!他認為,雲端與網路時代,正主導著下一個人類的大未來。

  誠如黃、謝二位所言,網際網路將改變人類的未來生活,電子商務市場或將成為“下一個十年”投資與發展最大夢之一。2013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聚焦兩岸電商合作,共同擘畫合作與發展願景,相信通過與會業界代表、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一定會為密切兩岸交流、共圓“下一個十年”電商發展夢架設更加堅實亮麗的“金橋”!(台灣網網友:王振峰)

[責任編輯:孟雅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