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兩岸公益論壇  >  志願精神  > 正文

兩岸三地公益組織專家聚北京談“心理”

2012-11-30 12:55 來源:中新北京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北京網11月30日電 (記者 杜燕)來自臺灣、香港、上海等地300多位公益組織的心理專家以及志願者們30日匯聚北京,探討現代人的心理問題。

  首屆兩岸三地e時代下心理熱線的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暨紅楓婦女熱線創辦20週年慶典30日在京舉辦。臺灣“張老師”熱線副執行長黃正旭談到,該熱線成立42年來,協助約245萬人次面對困境的當事人走過低潮,勇敢面對人生。同時,十年來輔導戒煙達到13萬人次。

  談到這些年的發展,黃正旭認為,42年來張老師之所以能夠幫助越來越多的人,離不開義工的辛勤付出。他透露,迄今全臺灣共有12個區域設置了“張老師”輔導中心,歷年參與服務的超過1萬人次,其中臺灣各級學校輔導老師、相關科系教授參加過“張老師”工作或訓練者高達一半以上,對臺灣輔導工作的推動甚具影響。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黃祐榮在會上表示,該會對社會上不同群體的自殺率都進行了詳細的調查,針對不同的群體採取不同的心理干預手段。比如,老人不太習慣於主動尋求幫助,因此,針對老年人的自殺問題,他們會主動去發現問題的苗頭,而不是一味固守熱線模式。

  他稱,在e時代下,該會探索經驗,如他們對青少年的自殺干預是通過網路實現的。該會的志願者通過大量瀏覽社交網站、在青少年的主要表達平臺上,發現消極心理的苗頭,及時進行自殺干預。單在2012年已發現需要介入的有350個。

  83歲的紅楓婦女心理諮詢中心創始人王行娟回憶起24年來來,紅楓從開通最初的1條熱線擴展至7條,為16萬中國百姓、特別是女性,提供了及時的支援和心理幫助。如今,該熱線已探索並建立了一整套心理諮詢培訓和志願者管理制度,吸引了來自教育、心理、社工、法律、醫療、媒體等領域的數千名志願者加入。她希望紅楓“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和志願者團隊,繼續做婦女的貼心人。

  相比于上面提及的三個熱線,“愛心傳遞”熱線屬於年輕NGO。愛心傳遞熱線是專門針對老年人進行心理干預和給予人性關愛的心理熱線,于2009年6月底開通,短短3年內,接了15000熱線電話。創始人徐坤説,在空巢老人現象越來越普遍的情形下,熱線小小的關心,對老人們來説就像陽光一般重要,而15000個生死電話,就有15000個重生故事。

  當天,臺灣、香港、上海、陜西等地的專家們還就公益熱線造血問題、管理創新提高工作效率與效果、熱線如何整合利用科技手段求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責任編輯:孟雅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