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首屆兩岸公益論壇  >  論壇聚焦  > 正文

兩岸民間人士共話公益:溝通,是為了兩岸更有愛

2013-06-16 02:19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廈門6月15日電 兩岸民間人士共話公益:溝通,是為了兩岸更有愛

  中新網記者 吉翔

  “未來兩岸公益慈善事業必將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匯入更多的正能量。”

  這是國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在今日舉行的兩岸公益論壇上的一句發言。來自兩岸公益領域專家學者、志願者、企業界人士就“志願精神與公益實踐”和“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文化構建”等議題在這個平臺對話交流、展示成果、分享經驗、規劃合作。 

  “實踐中感受到兩岸在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發面各有優勢、互有需求”,這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齊鳴秋點出的兩岸公益事業的現狀。他認為,臺灣是先行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在逐步轉型中,正從民間個人的慈善行動轉向團體化、組織化和家庭化的慈善行動,有很多經驗值得大陸學習和借鑒。

  臺灣中華文化推廣協會常務理事長趙怡在致辭時特別介紹了幾位來自臺灣的特殊代表,他們中,有的人是現任民意代表,有人曾經是民意代表,他們此次專門來參與論壇,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啟發,以期回去之後能讓臺灣的公益社會得到再提升。

  趙怡説,作為一個平凡的人,加入到公益活動才領略到公益精神的可貴和可敬,感受特別深。同樣是中國人,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兩岸之間互相的幫助已經進入到新的境界。“將臺灣公益方面的成就拿到海峽對岸來,讓大陸一起分享成功的經驗,這也是我們做公益論壇、加入公益論壇很重要的動機,希望大家一起來分享。”

  從事了10年公益活動的臺灣著名影視演員趙文瑄説,參加兩岸公益論壇是讓自己有一個學習的機會。他回顧自己過時十年來的經歷説,“公益活動的參與我個人有一個心得——從事公益活動、參與公益活動要趁早。一個人要擴展自己的心靈視野、播種善的種子要越來越早。”

  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老人同與會者分享了自己近50年來做公益事業的點點滴滴,她説:“現在的世紀,要給大家帶來什麼?就是愛。愛就是中國人要一起來努力。”

  林碧玉説,因為我們點燃這份愛,大家慢慢一步一步往前走。一個人在做慈善工作時,他會有一個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改變自己,因為改變自己就可以自力更生,就可以站起來,愛自己,愛家人,愛他所在的環境。“和諧社會就在你我的身邊”。

  來自重慶的廖智老師,她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和親人,但依然在震後積極投入救災當中,並且到現在一直積極引導災區人民積極走出陰影,樂觀生活。她在今天的會上向與會者講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其自強不息的精神引來在場人士的陣陣熱烈掌聲。

  臺灣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張德聰也分享了自己的公益事業經歷。在他看來,中華民族是最有愛心的民族,善心是需要被激發出來的。志願服務是有價值的,人人可參與,時時可參與,處處可參與。還有我們都有責任,其次要出自於愛心,志工做一天是很常見的,但是可以連續做一年十年二十年,那就是不平凡的。

  大陸企業家代表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説,公益事業是我們共同的任務,中國一家人應該共同分享這個文化。

  河南啟福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福明介紹了自己企業回饋社會的情況,他表示,近年來隨著企業規模一步一步擴大,懷感恩之心,將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慈善事業中。在他看來,在人類文明日益發達的今天,企業不僅是企業的,更是社會的。將來那些懷著樸素夢想,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才是推動市場車輪和文明進程滾滾前行的強大力量。

  葉克冬在今天的主論壇上發言説,兩岸同根同源,兩岸慈善事業有著共同的文化淵源,近年來,兩岸公益交流日益活躍,往來日益頻繁,在兩岸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兩岸公益慈善交流為兩岸各界大交流增添了新的動力,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推動社會和諧進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胡啟立在為論壇發來的賀信中所言,要讓公益這朵聖潔之花在更多人的心中綻放,讓愛的力量在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跡。”(完)

[責任編輯:孟雅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