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  圖片新聞  > 正文

兩岸經濟界精英齊聚綠城 盼攜手創業推展中華價值

2013-10-27 07:5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0月26日下午,中央臺辦特邀專家孫兆麟在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推進兩岸經濟科技合作”專題研討會中做主題演講。(台灣網 陳佳慧 攝)

  10月26日下午,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在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推進兩岸經濟科技合作”專題研討會中做主題演講。(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台灣網10月27日南寧消息 26日,霜降後的第三天,與大部分地區的秋風蕭瑟不同,綠城南寧依然“春意盎然”,繼續展現著“半城綠樹半城樓”的綽約風姿。在這如詩如畫的城市裏,參加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經濟界人士,難得地揮卻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帶來的愁雲,共同探討兩岸經濟科技合作議題,盼望攜手依託蘊含中華文化的創新産業,創造“經濟深秋”中的一片綠城。

  ECFA實施成效顯著 城鎮化成新亮點

  自兩岸簽署ECFA以來,兩岸經貿交流持續加速,相互間貿易額不斷攀升。中央臺辦特邀專家孫兆麟透露,今年一至九月,兩岸貿易額已達1492.2億美元,同比增長23.1%,其中大陸對臺出口305億美元,同比增長18.6%;大陸自臺進口1186.9億美元,同比增長24.3%。

  孫兆麟指出,ECFA及其後續協議的簽署,不但繁榮了兩岸經濟,更是已為兩岸同胞帶來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利益。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發展迅猛,兩岸周邊的自貿協議談判都在快速推進之中。在這種背景下兩岸的ECFA後續協商絕不能落後。他希望兩岸業務主管部門穩步推進相關工作,在貨物貿易方面,未來可對雙方關切産品做出合理降稅安排;儘快展開新一輪爭端解決協議談判,爭取取得新的進展。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十分關注大陸的新型城鎮化之路。他表示,大陸所推動的新型城市化已超越了解決城市惡化的命題,更強調都市的跳躍化發展。上述進程注重綠色環保與智慧化,強調節能、智慧建築的應用與智慧城市的設計、創新,期望透過城鎮化改善民生、擴大消費、強化投資目標。

  “臺灣城市化別有特色,且在防災産業與廢棄物減量管理等方面累積了豐富經驗”,劉孟俊建議,在兩岸後續經濟合作的協商中,可強化兩岸城市對城市的對接機制,以共同解決城市發展難題為契機,進一步落實ECFA的經濟效益。

  攜手升級轉型 推展中華生活價值

  中央臺辦特邀專家肖華認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海峽兩岸都面臨著經濟轉型升級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挑戰,深化兩岸新興産業合作,共同促進技術進步和産業創新,符合兩岸經濟發展的共同目標。

  肖華指出,近些年來,通過建立兩岸産業合作工作小組以及産業合作論壇等機制,兩岸在新興産業領域的合作已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效。但兩岸新型産業合作在規劃上,仍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他建議,兩岸從合作機制、産業規劃、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等方面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合作層次和水準。

  “兩岸應攜手合作,突破西方強權的貿易壁壘。”臺灣大學國際企業係副教授盧信昌説,隨著國內消費信心與投資意願的長期低迷,西方經濟強國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協議,整合高所得區塊的消費能量,勢必開啟“全球經濟壁壘化”的序幕。如何在強權構建的困厄盤局中順勢因應破解,這一複雜艱巨的命題考驗著兩岸的集體智慧。

  盧信昌建議,兩岸應在檢驗標準、通關檢疫,以及其他貿易調查事項上聯合作為、共同發聲,應對未來不斷增加的非關稅性貿易壁壘。兩岸産業界應積極改變代工製造者的低價形象,徹底變身為富含中華價值觀的産品開發者,合作攻佔西方消費市場的通路管道,進而帶動天人合一的意向與層次,推展中華儒、釋、道思想下的生活價值。(記者 陳佳慧)

  10月26日下午,中央臺辦特邀專家肖華在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推進兩岸經濟科技合作”專題研討會中做主題演講。(台灣網 陳佳慧 攝)

  10月26日下午,臺灣大學國際企業係副教授盧信昌在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推進兩岸經濟科技合作”專題研討會中做主題演講。(台灣網 陳佳慧 攝)

[責任編輯:孟雅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