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  評論反應  > 正文

港媒評價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成果豐碩

2013-10-29 09:1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9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周在廣西南寧登場,此次論壇共達成19項共同建議。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論壇成果豐碩,共同建議涵蓋多個方面,有利於進一步促進和擴大兩岸交往,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保持良好趨勢。

  評論摘編如下:

  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兩岸關係在這橙黃橘綠的好景之際,也取得了一項又一項進展。繼月初舉行“習蕭會”、“兩岸和平論壇”,進一步增強兩岸互信,第9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周在廣西南寧登場。這是去年中共新領導層成立以來兩岸各政黨高層人士的首次大型聚會,因而別具意義。當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而此次論壇達成的19項共識涵蓋兩岸經濟、金融、産業、農業、科技、能源、旅遊、醫藥、文化、影視、出版、教育等多個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有利於進一步促進和擴大兩岸交往,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保持良好趨勢。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是根據2005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第5條而設立:“建立兩黨定期溝通平臺,包括開展不同層級的黨務人員互訪,進行有關改善兩岸關係議題的研討,舉行有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議題的磋商,邀請各界人士參加,組織商討密切兩岸交流的措施等。”從此,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便成為兩岸溝通的重要平臺。論壇的特色在於準確把握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緊扣兩岸民眾關心的問題,並匯聚兩岸各界的真知灼見,形成務實可行的共同建議,這些建議經常被兩岸有關部門採納變成政策,從而更有力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更廣泛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從2006年至今,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已經舉辦了8屆,每一屆的焦點各有不同,但均與兩岸同胞福祉息息相關:首屆聚焦兩岸經貿交流與直航;第二屆關注農業合作;第三屆討論兩岸直航和旅遊觀光;第四屆適逢全球金融海嘯,兩岸制訂了一系列共渡危機的對策;第五屆的亮點在於兩岸文化教育交流議題首次成為論壇的主角;第六屆召開前夕,兩岸簽署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加強産業合作、提升競爭力”自然就成為了論壇的熱點;第七屆則集中討論在“十二五”規劃下,兩岸如何共創商機;第八屆首次提出“鼓勵學界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相關議題及互信機制進行探討”。

  這一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19項共同建議的第一條就是“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協議商談和落實,加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生效實施”。這顯然是目前兩岸業界最關注的議題。服協為兩岸業界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和商機,但由於臺灣立法機構還未審查該協議,致使兩岸服協遲遲未能生效。兩岸經貿論壇希望服協儘快生效,是及時反映了兩岸業界的心聲。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擁有比以往更好的基礎和更有利的條件,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也緊緊地把握住歷史機遇,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

[責任編輯:孟雅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