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  論壇成果  > 正文

專家:開展兩岸産業科技合作 推動經濟領域合作

2013-10-27 08:45 來源:廣西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廣西新聞網南寧10月26日訊(記者伍永志 楊鄭寶 張璐)26日,第九屆兩岸經貿合作論壇舉行專題研討會,海峽兩岸專家就“推進兩岸經濟科教合作”議題進行發言。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在發言時建議,開展兩岸産業界與研究機構的産業科技合作、積極運用自貿區機制形成兩岸合作試點設計、強化兩岸城市間的對接合作機制。

  劉孟俊表示,為創造兩岸經濟發展的榮景,進一步開拓ECFA的整體效益,兩岸協商應重視産業科技合作協議、引導私人資本進入新領域、提振兩岸産業的分工、孕育兩岸品牌企業等目標。此外,兩岸應聚焦經貿體制創新,以共同培育兩岸産業聚落,創造分享全球價值鏈,並借新型城鎮化的城市需求,借由推動兩岸城市合作,突破現有産業搭橋合作的局限,尋求與創造龐大的城市化商家。

  劉孟俊認為,針對兩岸産業合作開展、運用自貿區推行兩岸合作試點,以及城市與城市接軌等議題,目前雙方仍存有思維的落差與制度上的阻礙。因此,往後擴大與完善合作試點機制,藉以探索加速兩岸經貿整合的模式,應可成為後續協商的重要議題。另一方面,新型城鎮化與內需消費的發展,現已成為大陸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也可成為兩岸深化ECFA合作的關鍵所在。

  中央臺辦特邀專家孫兆麟在發言時表示,自兩岸簽署ECFA協議以來,兩岸經貿交流加速,兩岸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已經形成。據統計,2013年1-9月,兩岸貿易額達1492.2億美元,同比增長23.1%。其中大陸對臺出口305.2億美元,同比增長18.6%,自臺進口1186.9億美元,同比增長24.3%。

  孫兆麟建議,未來兩岸經濟合作應更多地發揮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及各工作小組的功能、推動産業合作、推動大陸特定區域與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合作、積極推進後續協議協商等,希望兩岸業務主管部門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後續商談工作,未來對雙方關切産品作出合理降稅安排;在解決爭端方面,希望在已達成的  共識基礎之上,儘快開展新一輪商談,取得新的進展。

  中央臺辦特邀專家肖華在發言時表示,在新的歷史機遇和發展背景下,深化兩岸産業合作,有利於提升海峽兩岸經貿合作層次,提升兩岸産業國際競爭力,共同應對未來經濟科技挑戰。

  針對未來兩岸産業優化升級的共同需求,肖華建議,建立兩岸新興産業合作發展機制、加強兩岸産業規劃合作、加強兩岸技術研發合作、加強兩岸標準制定合作。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係副教授盧信昌在發言時表示,兩岸在經濟交流上的安排,須優先考慮企業經營效率的增進,以及跨國生産鏈的運作維持;在全球經貿壁壘化的趨勢下,如何強化兩岸在檢驗標準、通關檢疫以及其他貿易調查事項上有聯合作為共同主張等;兩岸應致力改善對外形象;在産業升級政策的推動上,以兩岸品牌的聯合與交相投資,轉攻佔西方消費市場的通路管道。

  連結: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英文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ECFA;臺灣方面的繁體版本稱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原稱為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或稱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英文簡稱CECA,即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旨在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創造公平的貿易與投資環境,進一步增進雙方的貿易與投資關係,建立有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繁榮與發展的合作機制。

[責任編輯:李丹]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