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_專題  >  2012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  >  要聞  > 正文

[回顧]為了共同的責任——賀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開幕

2011-11-14 08:2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1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將於明天在北京開幕。回顧2009年兩岸網際網路業界菁英在北京的首次相聚、到2010年移師臺北的重逢、再到今年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坐而論道”,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和兩岸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也逐步變身為兩岸業界交流的品牌活動。多少新面孔變成了老朋友,多少合作從“可能”走向“逐步深入”再到“成果豐碩”,兩岸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態勢和同文同種的淵源,令所有這些可喜的變化,都凝結著一份厚重的責任。

  “品牌”是怎樣煉成的

  2009年7月7日,海峽兩岸的網際網路業界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次論壇。首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以“兩岸攜手,合作共贏”為主題,因應兩岸攜手應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以及兩岸網際網路産業蓬勃發展的現狀而舉辦,旨在探討新市場和新形勢,為兩岸網際網路行業的交流與合作出謀劃策。這一屆論壇,為兩岸網際網路人打破了橫亙多年的藩籬,為兩岸業界的結識和交流搭建了平臺。那次相聚後,兩岸業界獻上了4點成為日後雙方合作途徑的共識。

  2010年9月6日,以“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為主題的第二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開幕,首次移師臺灣,吸引了300余名兩岸精英積極與會。這一屆論壇,是在兩岸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積極成效、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順利簽署、兩岸合作交流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舉辦的,論壇同樣達成了4點共識,呼籲兩岸業界應順應潮流,透過産學研等合作,探索新技術應用領域合作新模式新途徑,提升合作水準,使網際網路更好地造福兩岸、服務大眾。

  有了接觸便有了希望,有了共識便有了未來,深化兩岸業界的相互了解是推進合作雙贏的先導,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逐步發展成兩岸業界交流的重要品牌,即是此因;它不僅為推動行業交流與合作發揮重要作用,更為兩岸關係今天的大好局面貢獻了一份力量。

  網際網路人責任重大

  作為2011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的承辦單位,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海峽兩岸網際網路交流委員會是個新面孔。它剛剛於今年9月份成立,便迅速成為了兩岸交流交往的新的重要平臺和溝通兩岸民眾情感心靈的新的紐帶,為實現兩岸業界機制化、經常化交流邁出了關鍵一步。

  海峽兩岸網際網路交流委員會的誕生,可説是水到渠成,適應了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形勢、反映了兩岸民眾交流所需、兩岸網際網路業界交流所願。明天,這個新面孔,就要從2011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出發,為推動兩岸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而開始努力。

  作為3屆論壇的主辦方,台灣網也一直在為兩岸網際網路業界的交流合作牽線搭橋、盡心盡力。今年9月份,由台灣網組織承辦的“康師傅橋——大陸網路媒體高層赴臺交流參訪團”即是一例。參訪團在島內拜訪了今日新聞網、聯合新聞網、蕃薯藤等臺灣同行,行程雖短,卻是一個兩岸網際網路行業尋求合作發展的良好起點。同行的各網站高層一致表示,兩岸交流的門再也關閉不了,希望“康師傅橋”活動繼續做下去,使之成為一個兩岸網路媒體交流的品牌活動。

  預祝本屆論壇圓滿成功

  2011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的主題是“匯聚創新動力,共創網路未來”,論壇期間,兩岸網際網路業界代表、專家學者將在促進兩岸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網際網路遠端教育、移動網際網路等熱點領域進行交流。與前兩屆相比,這些朝向更深入方向的議程,可説是適應了兩岸網際網路業界發展的新需要。

  創新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動力,兩岸網際網路業界在交流合作中也必須不斷刷新觀念、創新思路,才能促進先進技術的相互借鑒、推廣和應用,才能共同規劃産業方向、實現網際網路産業互惠雙贏,才能積極推動雙方在兩岸文化傳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傳承中華文化,才能不斷滿足兩岸同胞日益增長的網路需求、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構建網際網路“高速路”……

  記得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在2009年出席首屆論壇時説過:今天的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是第一次,相信它絕不是最後一次,有了第一次,就應該有第二次、第三次,希望兩岸的網際網路界今後能夠更好地交流與合作,把“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作為一個固定的平臺,越辦越好。如今,我們正在實踐著王副會長當年的期盼。兩岸網路媒體使用著相同的語言、傳承著共同的中華文化,兩岸網站本是一家,沒有理由不合作,也沒有理由不為將來更好的發展盡心盡力,因為我們肩上承擔著共同的責任!

  預祝2011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成功,也祝福兩岸網際網路業界的明天更加輝煌!(台灣網評論員 趙靜)

[責任編輯:郭瑩瑩]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