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五屆  >  報道集萃  > 正文

期盼明年迎來兩岸關係的新局面——訪新黨主席郁慕明

2012-10-26 13:26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交流是大勢所趨,不僅交流頻繁,而且內容多元,相信經過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明年一定會開創兩岸發展的新局面。”6月20日,正在重慶參加由葉聖陶研究會、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等單位主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新黨主席郁慕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他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中華民族璀璨的傳統文化無疑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橋梁。

  從1948年隨父離開上海赴臺,到2005年7月率新黨訪問團訪問大陸,再到去年24次來訪大陸;從東北到西南,從瀋陽、上海,再到昆明、重慶,祖國大陸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這位現年68歲長者的足跡,郁慕明也用自己的經歷註釋著兩岸交流的迅速發展。

  從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到三峽博物館,這些頗具重慶特色的景點體現了濃郁的抗戰文化。郁慕明説:“中華情、中華文化在兩岸人民心裏不可替代,在抗戰歷史深厚的重慶我從內心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力量,深深地被民族團結、不畏強暴、同仇敵愾的抗戰精神所鼓舞。海峽兩岸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文化是一統的,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兩岸人民間存在著天然的親和力與相互交流的強烈願望。”

  在談到如何進一步拓展兩岸交流問題時,郁慕明説,無論是兩岸政黨間的交流,還是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交流都在積極推動和促進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們的文化是一統的,經濟是互惠的,政治是有差異的,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都為了追求國家統一、民族振興。儘管臺灣當局製造了很多阻撓因素,但兩岸交流“車子已經開動,馬達已經開動,已經剎不住車了” 希望通過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爭取在2008年開創新局面,繼而促進直航、赴臺旅遊的落實,大幅度提升兩岸交流合作的深度廣度。

  “我們用實際行動搭建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橋梁,首當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與交流。”郁慕明認為,兩岸之間,從過去的對峙,到現在的交流;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過程中間,都值得我們非常的珍惜。

  兩岸“三通”仍然是郁慕明關注的焦點。郁慕明八歲的時候隨父赴臺,那時候他的父親坐飛機,他坐船,不用轉來轉去,直接就到了臺灣,而現在,要到香港或者澳門轉,他去年一年來大陸24次,平均一個月2次,確實很不方便。未能實現“三通”“直航”的原因,是臺灣當局的阻撓。郁慕明説:“閉鎖肯定錯誤,唯有開放才是出路,我相信兩岸‘三通’是大勢所趨。”

  針對現在臺灣當局、“教育部”搞的去中國化,郁慕明説,這都是臺灣當局試圖“臺獨”的手段,臺灣“教育部”在小學生的課本裏面刪去近代史,他們是怕歷史會帶來文化上的統一,但是臺灣人民不會忘記,忘記歷史就是忘記自己的根。而且臺灣當局試圖徹底把中國文化割裂出去是不可能的,廣大臺灣民眾不會答應。

  郁慕明還希望,儘自己所能通過促進兩岸文化溝通與經貿交流,在兩岸年輕人間搭建起交流的橋梁,促進兩岸年輕人的友誼與互信。 “生活充滿了機遇,年輕人一定把握機遇,努力充實自己,做好人生規劃。不利用機遇做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愧對它。加強兩岸青年的交流對促進兩岸未來關係發展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郁慕明説。(秦維)

[責任編輯:芮益芳]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