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五屆  >  報道集萃  > 正文

兩岸學者夜遊兩江觀賞山城美景

2012-10-26 13:26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不覽夜景,未到重慶。” 雄偉的山城重慶,以輝煌的夜景聞名海內外。 6月19日,百餘名參加“第五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兩岸學者從朝天門碼頭登上豪華遊輪“朝天宮”,夜遊兩江,觀賞重慶的美景。

  遊輪緩緩地從長江駛向嘉陵江。初夜的山城,被溫暖柔和的萬家民居燈火、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裝扮得熠熠生輝、燦若星河,山燈與江水交相輝映,照亮了重慶的夜空,好一幅“火樹銀花不夜天”。兩岸學者們很快就被眼前美景所吸引,紛紛倚欄觀看、合影留念。一位女士架著三腳架,不停地更換位置選取最佳角度拍攝照片。她説重慶的夜景真美,要好好拍照留下紀念。還有的學者沒有想到重慶的夜景這麼美,忘帶相機,於是求助其他學者,並囑咐一定要把照片寄給他們。

  淡江大學藝術中心主任李奇茂的夫人張光正抗戰時期曾在重慶念過中學,她説,當年日寇的狂轟亂砸讓山城人民蒙受慘痛的損失。她曾目睹過整條街佈滿了屍體和挂在樹上的殘肢,這些經歷成為她一生難以擺脫的夢魘。她説,這次來重慶之前,沒想到祖國大陸變得這麼美好,新舊重慶簡直是天壤之別。

  來自臺灣高雄的鄭卜五先生和夫人楊濟襄女士1994年時曾來到重慶。當年他們也正是從朝天門碼頭乘船遊覽長江三峽的。那個時候從碼頭下到江邊,周圍黑乎乎的一片,哪像現在這般燈火輝煌、美輪美奐。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不由地感嘆説,變化太大了。一會兒,他們7歲的女兒蹦蹦跳跳地拿著相機過來了,向我們展示她拍的照片。

  淡江大學教授左松超先生和他的夫人王淑玫女士,在1988年,也就是兩岸同胞隔絕關係被打破不久,一同來到重慶參觀。問起重慶二十年來的變化,他們直説實在是太大了。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我們看到的城市建築、商業的繁華,更體現在人們觀念的進步上。重慶二十年的變化如此,中國其他地方的變化也是如此。

  江風拂面,送來陣陣涼爽。不少學者圍坐在一起,邊品清茶,邊賞美景,邊與新老朋友暢敘友情,有的還繼續討論著白天研討會上未盡的話題。臺北市臺灣漢語研究會傅萬壽先生面對長江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不由得吟誦起了《前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今天也恰逢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佳節,許多來自臺灣的學者表示能在祖國大陸度過非常激動,而端午節夜遊兩江有著特別的意義,更令兩岸同胞終身難忘。

[責任編輯:芮益芳]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