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五屆  >  報道集萃  > 正文

第五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隆重舉行

2012-10-26 11:19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6月19日,正逢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自大陸、臺灣和香港特區的20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重慶市,出席第五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會議期間,他們將圍繞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抗戰文化及其現實意義和巴渝文化進行深入的學術交流和研討。

  開幕式由全國政協常委、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席高佔祥主持。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作重要講話。

  許嘉璐首先對選擇此時、此地舉辦本屆研討會的理由作了説明。一是巴渝文化是中華多元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此研究巴渝文化有更加直接和切實的體會。二是重慶是抗戰時期的陪都,無數志士用血肉之驅鑄就的抗戰文化是近代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是時值重慶建立直轄市十週年,希望新老朋友一起了解重慶走過的發展道路,取得的輝煌成就。因此,在重慶舉行本次研討會,不僅有著巨大的學術價值,也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許嘉璐説,巴渝文化證明了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文化多元是自有人類文明以來的總規律之一。當一種文化成為一元時,就是此種文化衰落和即將滅亡的時候。承認多元、鼓勵多元、促進多元就可以把文化推向前進,把民族推向前進,把國家推向前進。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經驗和教訓。臺灣的文化與大陸文化一脈相承,然而,卻有少數政客和文人鼓吹臺灣文化不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這是非常無知和荒謬的。研討文化多元的本身正是對企圖割裂臺灣與大陸文化之脈的有力回擊。

  中共重慶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汪洋在致詞中對與會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他説,重慶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燦爛。 3000年悠久歷史鑄就的巴渝文化已經作為重要的支脈深深融入中華文明之中;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孕育的抗戰文化,向全世界彰顯著中華民族不屈外侮、不畏強敵的偉大精神;今天“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的移民精神,進一步豐富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本屆研討會選擇在重慶舉行,凸顯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相互交融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必將對增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産生積極的作用。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饒穎奇表示,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希望2008年後大陸同胞能隨時搭乘直航班機到臺灣過端午節、中秋節、春節,讓中國這個大家庭到處充溢著中華傳統文化。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孫亞夫在致辭中對五年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為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為促進兩岸關係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表示敬意。他指出,二十年來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人員往來發展的事實,充分説明瞭兩岸同胞同宗同文、不可分割,也真實反映了兩岸同胞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烈願望。兩岸關係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但是,兩岸關係仍然面臨嚴峻挑戰,臺海和平仍然面臨嚴重的威脅,反對和遏制“臺獨”仍然是兩岸同胞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

  在開幕式上,饒穎奇代表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向許嘉璐贈送了連橫先生所著的《臺灣通史》、《臺語用典》兩套書。許嘉璐也委託饒穎奇將他與高佔祥先生共同題名“和合”的雲南普洱名茶,轉贈連戰先生,祝願兩岸和合,中華和合,世界和合!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香港瑞安集團董事局主席羅康瑞等出席開幕式。

  民進中央副主席王立平、嚴雋琪, 秘書長趙光華也出席了會議。

  “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為宗旨,自2002年始,已在江蘇蘇州、淮安,陜西咸陽和甘肅天水成功舉辦了四屆,凝聚了海峽兩岸和香港在該研究領域的一批專家學者,形成了比較豐富的研究成果,對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責任編輯:芮益芳]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