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五屆  >  報道集萃  > 正文

第五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在重慶閉幕

2012-10-26 11:17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滿載著海峽兩岸學人對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抗戰文化和巴渝文化的研究共識,為期兩天的第五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 于6月20日在重慶閉幕。

  閉幕式由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鴻舉主持。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作重要講話。

  許嘉璐首先對中華傳統文化、現代化、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三個問題進行了闡述,他説,傳統文化已不再是釋疑的問題,而是要進一步開掘,對此,與會學人都有精闢的論述;關於現代化,我們研討會主題中的現代化不是西方現代哲學意義中的現代化;對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的關係存在不同看法,這反映了我們的執政者、執法者和研究者對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達成共識。我們對傳統文化及其與現代化的結合也沒有異議,對如何結合要進一步切磋。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源遠流長、令人驚嘆,無論是精神還是表像,一切接觸它的人都為之讚嘆,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在於不間斷地承繼與傳播,在於文化的一體而多元,在於究其本質是開放的、自身結構是不斷吐納、不斷前行變革的,尤其是它的底層文化,即中國人的哲學,人生觀、價值觀、倫理觀、道德觀、審美觀,莫不如此。

  許嘉璐強調,近現代以來,隨著西歐和北美的發展強大,出現了所謂的歐洲中心論、種族優越論,在200多年的時間裏形成了一系列基於理性主義所得出的結論。目前學界有些人還再按照這些結論來思考中國和世界的問題,這是兩岸學者應當警醒的。海峽兩岸的紐帶有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和文化的,其中,最堅實、最永恒、最不會發生衝突的是文化紐帶,這是聯繫著心與心,而不是物與物、錢與錢的紐帶。兩岸學人要用自己的學識、人格、智慧和力量,喚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珍視,開掘傳統文化的瑰寶,以積極的作為搭建兩岸人民的心靈之橋。這是海峽兩岸走向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途。

  許嘉璐指出,巴渝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這次研討會開掘得還不夠,巴渝文化很值得研究。抗戰文化是古老的巴渝文化在特定時間開出的一朵燦爛之花,是在古老文化基礎上的昇華。抗戰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正義戰勝邪惡的最大規模的戰爭,在那場戰爭中重慶人民和這座城市一起為人類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也為保護傳承中華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許嘉璐最後説,弘揚中華文化“大同”的理想和“至善”的目標,這是永遠激勵我們不斷豐富精神、修煉自己、完善社會的重要動力。全世界都在紛紛了解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當自強。我們自身有沒有做好準備,拿什麼、以什麼方式奉獻給國際社會?目前中國人民對世界貢獻的是勞動力和廉價的産品,下一步應該是我們的才智和技術,不斷創造發明,讓全世界共用科技創新的成果,最後我們應奉獻的是中國人的智慧——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今天與明天的思考,使中華文化與歐洲文化互融、共長,這需要海峽兩岸學者的共同努力。

  中國文化大學法研所教授焦仁和,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也在閉幕式上講了話。他們認為,討論傳統文化與現代化要有更加積極的心態,在建設現代化的進程中,在文化上做好思考和應對的準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如果沒有完整的思考就會受到外部文化的影響。面對臺灣當局“去中國化”的倒行逆施,他們提出:兩岸的學者應堅持文化人的氣節不能丟。“前人抗日保江山,今世齊心謀一統”,當今傳統文化必然要變遷,但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不能丟。要做好文物的保存和文字的統一工作。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饒穎奇等出席了閉幕式。

  全國政協常委、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席高佔祥,民進中央副主席王立平、嚴雋琪, 秘書長趙光華,中共重慶市委常委翁傑明、重慶市人大副主任程貽舉,民進重慶市委會主委陳景秋等出席了閉幕式。

[責任編輯:芮益芳]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