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四屆  >  嘉賓觀點  > 正文

王士弘:《周易》與和合哲學之一

2012-10-26 12:2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要談《周易》與和合哲學,首先就要談《周易》得名的由來和《周易》的簡要內容,而後再談它與和合哲學的關係。 

  關於《周易》的得名,眾説紛紜,莫衷一是,但大致上來説不外二途。一説因為易學發明于周初,故名《周易》。孔穎達《周易正義》引易緯曰:“因代以題周。”另外一説則認為《周易》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故名。 

  相傳“易”有三種: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謂之“三易”,而《周易》之書獨傳。如果《周易》之“周”是朝代名,為什麼夏、殷之“易”不以朝代名之呢?所以説認為是周初的作品就叫做《周易》,這個理由是不夠充分的。 

  鄭玄雲:“夏曰《連山》,以艮為首。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也。殷曰《歸藏》,以坤為首。歸藏者,為萬物莫不歸藏于地中也。周曰《周易》,以乾為首,謂易道周普、無所不備也。”所以《周易》應該解作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較為恰當。 

  以下將要介紹《周易》的簡要內容。因限于篇幅,實無法作進一步的解説。 

  一、《周易》的簡要內容 

  (一)卦 

  《係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説最初是由太極分為陰陽兩儀,由此兩儀發展而成四象,再發展而成八卦,此八卦兩兩相疊成了六十四卦,遂完成了易。宇宙生成的順序,也是如此,最初是渾然一體,即太極。 

  因為八卦雖已包括了宇宙間的萬事萬象,但變通之理還不夠完備,所以又把每兩卦相重,合成一卦(這叫做大成之卦),可得六十四種不同的形式,就是六十四卦。每卦有卦辭,是解釋每一卦的意義的。這樣一來,宇宙萬物的生息變化就包括無遺了。 

  (二)爻 

  卦的每一劃叫做“爻”。有陰、陽兩種:“”為陰,“”為陽。重三爻而成小成之卦,重六爻為大成之卦。為乾,為坤。在乾三爻、坤三爻之中,陰不能兼陽,所以其數是六;陽除原有三劃外又可以兼陰之六劃,所以其數是九。九為純陽之數,六為純陰之數,又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劃卦的方法,都是自下而上,最下者是第一爻,最上者是第六爻。 

  六十四卦各有六爻,每爻各有爻辭,是解釋各爻的意義的。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都完備了,便可以用以卜筮了。 

  (三)彖辭 

  分上、下兩篇。彖之取義有二説:一為總説一卦之義,一為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彖辭是用以解釋卦辭的,因為要與卦辭有分別,所以又名“彖傳”。卦辭重在論卦之兇吉,彖辭則重在論其吉兇之所以然,而其要旨是以人事因果及道德修養為主。這樣一來,本來是卜筮之《易》,就一變而為哲理之書了。 

  (四)象辭 

  象辭有大小之分。大像是總論一卦之象,如乾卦的《象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因為乾是天,乾所代表的意義就是健,乾卦六爻全陽,故其象為天,其德剛,其行健,天道運作不息,故能成其剛健。君子傚法天道,故當自強不息也。小象多論六爻之象,是就爻辭説明其取象之所以然的。 

  (五)係辭 

  也分上下兩篇。內容有《易》的總論,有專論乾、坤二卦的,有談到作《易》的時代的,也有零零碎碎解説各卦的卦辭、爻辭的。《易傳》十篇中,以這篇最為重要。 

  (六)文言 

  是專説乾、坤二卦的。因係詮解二卦經文,故曰文言。 

  (七)説卦 

  説明八卦所代表之人、物、方位及意義等。 

  (八)序卦 

  説明六十四卦的次序。 

  (九)雜卦 

  解説六十四卦的卦名,輯訓詁家之言而成。 

[責任編輯:張瑞宸]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