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四屆  >  報道集萃  > 正文

臺灣同胞公祭伏羲大帝儀式在天水舉行

2012-10-26 10:53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暨臺灣同胞公祭伏羲大帝儀式在天水舉行

  10月8日上午,甘肅省天水市伏羲廣場龍旗烈烈,鼓樂和鳴,由葉聖陶研究會、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暨臺灣同胞公祭伏羲大帝儀式在此隆重舉行。

  儀式由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杜松奇主持。

  上午9時整,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懷西宣佈公祭儀式開始。奏樂,全場肅穆莊嚴。擊鼓9通,鳴鐘6響。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世界客屬總會榮譽會長饒穎奇恭讀祭文,頌揚伏羲氏豐功偉績,祝願祖國民富國昌。隨後的祭祀樂舞《太昊伏羲頌》,把人們帶回到悠遠的歷史,帶回到古樸粗獷的先民時代。

  新黨前召集人謝啟大女士,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王立平,中華海外聯誼會副秘書長傅鐵生,民進中央秘書長、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光華,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王石、金堅范,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長賈斌,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第一副會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文彬,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杜穎,全國政協常委、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周 宜興,中共天水市委書記、天水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春,中共天水市委副書記、天水市人民政府市長張廣智,政協天水市委員會主席王志榮等國家部委和省市領導參加了公祭儀式。

  在古樂聲中,張懷西等領導同志,順次進入伏羲廟內,敬獻花籃、行禮,瞻仰伏羲聖像。來自港澳臺和大陸研究中華文化的專家學者、新聞媒體記者共參佰余人參加了公祭活動。

  天水還組織了舞龍舟等民間樂舞,在伏羲廟周圍進行了巡演。

  據記載,伏羲又名太昊,居三皇五帝之首,畫八卦,造書契,結網罟,教畋漁,制嫁娶,肇啟中華文明,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甘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稱,始建於明代的天水伏羲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祭拜場所。1988年,天水市恢復公祭伏羲大典。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由省人民政府主辦。今年6月,“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佳節期間,舉行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暨臺灣同胞公祭伏羲大帝活動,對於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傳統文化交流,增進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芮益芳]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