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四屆  >  報道集萃  > 正文

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閉幕

2012-10-26 10:50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10月7日,第四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在天水落下帷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在閉幕式上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懷西主持。

  研討會召開兩天來,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集聚一堂,通過主旨發言、大會交流、分組交流等形式,深入探討了伏羲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伏羲文化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伏羲文化的現代意義等問題。與會專家學者表現出了對學術研究的執著,對中華民族和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切關注。于中秋佳節在羲皇故里召開的本屆研討會,體現了天意與人願的契合,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許嘉璐在講話中為海峽兩岸學者在研討交流中所表現出的認真、投入、真摯和坦誠,對民族振興、世界大同的期盼深深感動;對中共甘肅省委、省政府、天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力投入和週密安排,以及為本屆研討會服務的全體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表示誠摯的謝意。

  許嘉璐在講話中對伏羲文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貢獻,以及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説,伏羲文化是一種歷史文化,它是一個文化的符號,代表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是中華文明記憶中的一個標記。他認為,伏羲文化是中國儒學的源頭,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之一。包括伏羲文化在內的中華文化對世界的貢獻,在於人不是世界的主宰,人應該與環境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不應該是對立的,應該是和諧的。“己利而利人,己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仁道”。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正是振興中華文化的契機。海峽兩岸的學人應該喚起整個民族的文化自覺,做好中華文化的普及工作,發展中華文化,創新中華文化。

  他説,中華文化的振興只靠大陸不行,光靠臺灣也不行。需要海峽兩岸的學人攜起手來,共同搶救、保存、研究、弘揚中華文化。當我們共同打造中華民族的現代文化時,就是海峽兩岸真正進入到和平穩定、共同繁榮,逐步走向一體的時候。這是一個遠景,但是要從眼前做起,讓我們大家為這一天努力奮鬥。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王立平,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金堅范,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會長賈斌,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第一副會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文彬先生,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副局長賀之軍,中華海外聯誼會副秘書長傅鐵生,甘肅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程有清,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杜穎,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周宜興,中共天水市委書記、天水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春,天水市人民政府市長張廣智出席閉幕式。

  閉幕式前,臺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暨研究所教授林安梧,臺灣淡江大學行政副校長高柏園,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劉君祖,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主任李奇璋作為代表,分別對各自小組的討論情況進行了大會交流。

[責任編輯:芮益芳]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