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七屆  >  嘉賓觀點  > 正文

曹洪欣:發展中醫 繁榮中華文化

2012-10-28 11:00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正確認識中醫 

  中醫藥是我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産生活實踐和與疾病做鬥爭中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中醫學起源和發展于中國,它蘊涵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人文與生命科學有機結合的、系統整體的醫學知識體系。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我國自主創新的優勢領域,在服務人類健康、弘揚中華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醫學的科學內涵 

  其一,有效地吸取了哲學、天文、地理以及人文等科學的成就,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生命科學知識體系。 

  其二,不斷豐富發展的理論體系有效地指導著人類的養生保健與醫療實踐,形成理、法、方、藥有機統一的中醫理論體系。 

  其三,強調人體陰陽平衡、臟腑協調、形神統一、天人相應,注重人體內部整體恒動以及與自然、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生存狀態。 

  其四,運用望、聞、問、切四種診法,收集人體的外在資訊,通過綜合、分析、判斷人體的整體狀態,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 

  其五,中醫藥、針灸、推拿等豐富的診療手段和方法,療效可靠,毒副作用小。 

  三、中醫學的文化特徵 

  其一,以整體觀為核心的生、長、壯、老、已的動態生命觀。 

  其二,以陰陽平衡為理論基礎的人體動態平衡觀。 

  其三,強調治未病的預防保健思想。 

  其四,醫乃仁術、大醫精誠的道德倫理觀。 

  四、中華文化對中醫理論形成與發展的促進作用 

  中華傳統文化既是中醫理論形成的基礎,又是發展中醫理論的動力。《周易》和“河圖洛書”等所闡述的哲學觀、宇宙觀、整體觀、變易觀,對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和促進作用。《黃帝內經》的問世,標誌著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傷寒雜病論》則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 

  五、中醫理論與實踐的先進性 

  中醫理論與實踐的先進性體現了豐富的中華文化的核心內涵。中醫學之所以歷經幾千年的歷史而不斷發展,並日益為世界所重視,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是由中醫理論與實踐的先進性所決定的。 

  六、發展中醫,繁榮中華文化 

  要正確認識中醫,自立自強,堅持主體發展,使中醫藥在維護人類健康、繁榮中華文化中發揮更大作用;堅持繼承創新,有效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進一步認識中醫學理論的文化底蘊及其在維護健康和弘揚中華文化中的作用,提高中醫傳承創新能力,豐富完善中醫藥理論體系,豐富和發展中醫診療技術,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實現中醫藥與現代科學技術的有機融合。 

  中醫學今後的重點任務是:(1)加強中醫藥的推廣普及工作;(2)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3)提高中醫藥自主創新與防病治病能力,實施岐黃、仲景、時珍三大工程;(4)推進中醫藥國際發展。 

  中醫藥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中醫藥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中醫學理論思想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核心內涵,中醫學理論體系特點和豐富的診療手段在當今社會人類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方面體現出巨大的優勢。充分認識中醫學理論與實踐的先進性,發揚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必將為人類健康以及繁榮中華文化作出更大的貢獻。(作者任職于中國中醫科學院院)

 

[責任編輯:張瑞宸]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