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七屆  >  報道集萃  > 正文

嚴雋琪會見出席論壇的臺港澳嘉賓

2012-10-26 12:5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交流增進共識,合作實現雙贏 

  第七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暨首屆海峽兩岸醫學文化與醫學發展論壇開幕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于11月1日會見了來自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的嘉賓,並與他們親切座談。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葉聖陶研究會會長張懷西,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浙江省委會主委盛昌黎一同會見座談。 

  嚴雋琪説,由民進中央老領導許嘉璐主席、張懷西常務副主席主政時打造的海外聯誼工作平臺——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連續舉辦了七屆,與會的大陸和臺港澳同胞,無論是同行還是隔行,在每一屆研討會上都會産生思想碰撞和智慧火花。這也反映了兩岸關係越來越開放,交流增進共識,合作實現雙贏。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許多精華,我們必須珍惜,而隨著時代變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華文化也必須創新發展。發展兩岸關係需要政治智慧和全局眼光。促進兩岸醫學文化交流,是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為此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我們希望聯繫多年的老朋友,結交更多的新朋友,使大陸與臺港澳的文化交流不斷擴大。 

  羅富和説,在大陸,民主黨派舉辦這樣大規模、高層次、跨海峽的文化研討活動,得到了國務院臺辦、中共省一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有關部門的全力支援,我們自己的省級組織和醫衛界會員也全力以赴,這是論壇舉辦成功的原因。 

  張懷西説,有機會見到臺港澳這麼多朋友,非常高興,我們親如一家、本是一家,共同探討醫學文化和醫學發展,特別是中醫的發展,很有意義。 

  座談中臺港澳嘉賓稱讚此次論壇回顧大陸與臺港澳地區開展的醫學交流,縱論中西文化交融,探討中西醫的“道”與“術”,闡釋現代化醫學發展模式,學術氣氛濃,多學科交叉,很有特色。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出身中醫世家,他非常感謝主辦單位民進中央的邀請,認為此次論壇以醫學文化和醫學發展為主題,使兩岸四地的文化交流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他不無幽默地説,中醫的理論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扶正祛邪”,用在臺灣的政治上就是“祛邪扶正”。 

  香港大學病毒系主任管軼、澳門醫務界聯合總會會長李安定認為,這次兩岸四地的醫學文化研討會開得很成功,香港、澳門地區學到了大陸和臺灣很多成果和經驗。李安定建議把論壇上發展醫學好的意見反映給政府部門。 

  臺灣醫事聯盟協會名譽理事長高明見在座談中回憶起臺灣引進大陸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成功控制非典疫情的往事,臺灣佛教慈濟事業基金會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臺灣長庚醫院行政中心主任龔文華,介紹了長庚醫院從1998年抗洪到2007年抗震,在大陸和臺灣開展慈善、醫療和教育事業的簡況。他們表示願意繼續推動海峽兩岸醫療衛生工作的交流,並能有實質性的幫助和貢獻。 

  2007年帶領臺灣40余名醫護人員來京,請求民進中央反映臺灣醫護人員來大陸行醫問題的臺灣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周荃女士,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任副教授、臺北大學全球化暨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鄭又平,表示了對民進中央連續多年開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充分肯定和新的期待。他們説,民進中央舉辦的七屆海峽兩岸文化研討會,把握時代和國家發展脈搏,形成大陸和臺灣合作互補之勢,與當地政府和民進組織配合默契,每屆都很精彩,且工作環環相扣,所有細節安排週到,使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參加會見的嘉賓還有:臺灣亞洲大學教授劉見祥,臺灣中華工程(股)公司董事長嚴雋泰及夫人嚴許婉謓。 

  浙江省臺辦主任裘小玲、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楊敬、浙江省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任志興,民進中央辦公廳主任吳新秋、宣傳部部長高保華、研究室主任高友東、社會服務部負責人劉文勝會見時在座。 

[責任編輯:張瑞宸]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