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九屆  >  報道集萃  > 正文

第九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舉行大會演講

2012-10-26 13:28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4月1日下午,第九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舉行大會演講,來自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的100多名學者匯聚一堂,就包括清明節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問題進行研討。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葉聖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羅富和出席會議,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作大會演講。 

  與會學者不僅深入闡述了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內涵的重要價值,對傳統文化在全球化、現代化背景下的境遇進行了解析,還就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推動傳統節日和中華文化復興發表見解。 

  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王石在演講中説,現在世界範圍記憶體在廣泛的文化接觸、交流、碰撞,這種一體化趨勢是不應該回避的。我們應當從正面和和諧的意義上看待國際文化,而不是在負面和衝突的意義上去排斥。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學組教授許端容女士做了題為《解構中的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意涵》的演講,她説,我們的傳統節日基本上都是祈福的。清明節是追思,也是一種幸福與快樂,我們從中知道自身的文化起源在哪,往後也會一直將她傳承下去。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文藝評論家仲呈祥的演講強調了對文化自身發展規律的尊重,對民族文化現象中所蘊含理念的珍視。他説,一個民族對自己有生命力的節慶文化的珍視,是一個民族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標誌,我們不僅要精心地維護她,還要順勢對其加以豐富、生化、發展。 

  《寒食清明習俗現代化進程回顧與反思》,是香港城市大學專商學院副院長劉煥儀女士的演講題目。她在演講中説,相較于一般鼓勵社會製造浪費的傳統節日,寒食節推行減少消費,可以為全球化作出一些貢獻,而這些有益的規矩限制也不會影響大家過節的情懷。 

  山西省原政協副主席、民進山西省委主委、山西省社科院資深研究員張正明演講的題目是《介子推與綿山》。對於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關於介休綿山地理位置的異議,張正明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説,介子推其人在《左傳》與《史記》中都有記載,大體相同,關於介子推與綿山的關係,可以慢慢研究,但是寒食節作為一個優良的傳統,應該得到弘揚和繼承。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主任蔡繼明以《區域歷史文化差異與假日經濟開發模式選擇——開封清明文化與介休清明文化的比較》為題做了演講。他説,介休是寒食清明文化的發祥地,開封的清明文化興盛于北宋,兩地的清明文化意趣相異,只要充分地尊重兩地歷史文化的區域性差別,尊重假日經濟開發的客觀規律,就能夠大力推進豐富多彩、富有活力的假日經濟。 

  社團法人高雄市觀光休閒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中華數位科技暨教育協會理事長王正光,帶來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研究——以臺灣地區元宵節節慶活動為例》的演講。他説,我來自臺灣,但是和大家過一樣的節日,講一樣的語言。關於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我提出兩個建議,第一是傳承應向下紮根,使年輕人了解節慶的由來和文化內涵;第二是必須把文化感動的種子種在年輕人的心中。 

  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出席會議,中國民協副主席夏挽群,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秘書長曾正宗分別主持會議。 

[責任編輯:張瑞宸]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