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八屆  >  領導聲音  > 正文

羅富和:集思廣益 共謀華語電影之發展繁榮

2012-10-28 11:23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在閉幕式上的講話) 

  第八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兩岸四地電影産業發展論壇,分別在上海和蘇州兩地舉行,共進行了三天,經過與會嘉賓的共同努力,順利完成了各項議程。本屆研討會和前七屆相比較,主題和議題更容易産生思想、觀點的碰撞和交流,會上近30位專家領導發表了演講,觀點鮮明、會議交流順暢、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次成功的研討會。 

  對於研討會,有幾點體會: 

  第一,電影仍然是最受歡迎的娛樂産業,這是大家的一個重要共識。以上海世博會為例,有個形象的説法,參觀世博會就是“走路、排隊、看電影”。在200多個參展的國家和地區的展館中,從沙特館的360度電影,到朝鮮館裏的電子螢幕,都在播放當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民的生活,可見,大家對電影總是充滿了信心。 

  第二,中華文化仍然是華語電影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這是本次研討會的又一個共識。我們正處於全球化的時代,包括産業和經濟的全球化,從文化角度講,都要面對西方文化的衝擊。華語電影要走向世界,不竭的動力還是我們共同的中華文化,這其中既有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有中華文明在兩岸四地邁向現代化過程中新的時代精神。這一共識在研討會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第三,要促進華語電影的發展,很重要的一點是兩岸四地要共同重視創作。從電影的創作、製作到放映的過程來看,對創作的投入少得可憐,對編劇重視得不夠,編劇得到的回報是最少的,而對形式、動作、場景的投入卻比較多。比如一個大片的投入是幾千萬,而花在編劇創作方面的費用不超過百萬,有的只有十幾萬,那電影怎麼能更好的發展呢?這種現象是普遍的,像很多演唱會,觀眾只知道演唱者,不知道詞曲作者。不重視原創,電影産業要發展繁榮是沒有動力的,也談不上傳統文化的傳承。體現中華文化是華語電影發展的不竭動力,首先要靠創作。通過研討,與會嘉賓認為,要更加重視電影創作,在這方面需要兩岸四地電影人共同努力。 

  第四,依法促進電影産業的發展。對於如何促進電影産業的發展,與會嘉賓提了很多建議和意見,我認為,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依照法律法規促進電影産業健康發展,依法保障各方面的利益,併為促進我們同世界的交往提供法律保障。 

  這四點是我的個人體會,也是中國民主促進會舉辦本次論壇的初衷。中國民主促進會工作目的就是要促進民主,促進發展,願意幫助大家促進事業、産業的發展,中國民主促進會也願意把大家所提的意見和建議反映給有關方面,幫助並促進電影事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張瑞宸]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