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八屆  >  嘉賓觀點  > 正文

吳因易:2010兩岸三地開年電影文風探測之背景分析

2012-10-28 11:30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次參加第八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的電影文化論壇,聆聽諸位同仁就中華電影文化的探討、發展高論,頗為榮幸,大有感悟,借此機會也把自己的膚淺心得供諸論壇,就正于方家。 

  一、數據的欣慰 

  現代高科技帶出的電影産品的速成化,自然以最新成品面世的優劣而剖析成因。可以欣慰的是,以中華主體文化的電影産品,在二O一O年開年以來的視眾認可度,雖仍不可與電影大國美國的《阿凡達》之類攀比,但近周來的數據顯示卻令人歡欣鼓舞。近周票房顯示,躋身龍虎榜的前三名中,中華電影産品《杜拉拉升職記》奪得亞軍,雖比冠軍《諸神之戰》落後八百萬之數,但也創四千六十萬之巨的驕人業績! 

  而中外華語片排名,《未來警察》、《美麗密令》、《歲月神偷》、《艋舺》、《月滿軒尼詩》等分別奪得前十名。 

  欣慰之餘,我們也必須正視中華電影文化對世界廣大視眾而言,仍待臥薪嘗膽的努力,在北美、亞太,包括有著文化宗續關係的日韓等國在內,我們的産品名目全在孫山之外。這和作為當今已然崛起,飽受世人矚目的中華民族勢局十分不稱。作為中華電影文化構成點的兩岸三地業內同仁,決不可以一葉障目,螞蟻緣槐自大自居,反而應該躬身自問,痛剖內蘊。這,應自卑。因為中華文化的傳人在今天,已經有了自卑的向逆礎石,從這礎石上,終可一鳴驚人,震動環宇。 

  二、向逆背景探 

  相對逆向回歸傳統與現實,以慘澹的寫實敲開視覺心扉,是《杜拉拉升職記》、《艋舺》、《歲月神偷》、《建國大業》諸片的共通編導思維。當紅影星的號召力不容忽視。但無庸諱言,影星的長成昇華多仗先天的賦予,而編劇和導演的長成及昇華卻更多得力於後天的堅毅執著及素養的增植。之所以引出這一話題,是因為上述電影産品所釋放的文化氛圍,有今天大多數追求人世生存者的探尋要素,也有深沉的歷史記憶。如《杜》劇原是一部小説,之後改為三十集電視劇,今年初電影問世,另還有話劇出演。一部作品觸電二度,還躋身於市場艱辛的話劇舞臺。導演、主演徐靜蕾所捕捉到的,正是人數甚夥的求職者的徬徨目光,這是比向比爾蓋茨看齊的職場奔波人更為可效的榜樣。 

  被馬英九先生推薦的《艋舺》一劇,其地理淵源頗令人玩味。它既是今日臺北的發源地,而今地名已改為萬華。追溯到清初,這裡是平埔族人駕獨木舟與漢族同胞以物易物的碼頭,至今還凸現著傳統特色的熱鬧商區,正因為此,三股勢力交葛與爭鬥,貫穿全劇。但“混”黑道者高聲宣示的卻是不同族群的友情和義氣。導演鈕承澤由此剖露中華文化的血腥中,亦不乏孝悌仁義,這也是中華文化血腥至濃至淡的中庸真諦。與之可以比美的《聽説》一劇,初映于去年孟秋,但其風韻卻遞入虎春。一對青年男女不期而遇于殘障小運動員陣營中,赤貧的女主角有著富裕的情感存積,而慷慨多情的男主角有著坦率真誠的品質骨髓。“小鳥會絕滅,搬樹回家栽”透出對未來的憂思和積極的挽救,小人物的大胸襟不僅體現于情感世界,更彰顯于對宏偉人世的激情傾注。怎一個優字了得! 

  中國電影文化,應該説全球電影文化,無論用多麼高超的行銷手段,無論多麼財大氣粗,無論用什麼大牌當紅明星,王牌導演,金牌編劇,當其以象牙塔中的貴族自恃時,無垠的視界就會冷漠對待,變為狹小。向逆思維者的成功鐵證了這一點。而更多的有志者向逆而行,由出品人、總監申時忠,編劇趙小亞、導演漆健、趙小亞合作,福建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二O一O新作《失得》從劇名上講已有向逆意味,而劇中這個喪失夫心、父心、社會責任心的男主角經歷魔劫,終於重得夫心、父心、社會責任心,讓人在淚眼朦朧的視覺中,用心感悟到作為“人”字,應在天地白紙中,如何落筆。向逆間,立地成佛。 

  三、逆向背景探 

  相對逆向而言,我的詮釋含義與上題相反,這裡不乏當紅明星,大牌導演,金牌編劇和財大氣粗的群體所生産的電影産品。或許是因為感嘆今時的壓力極大吧?或許是頓悟遊戲人生才是人生吧?或許對歷史的現實的正統嗤之以鼻吧?或許是自以為是已成本界之神而打個“神屁”也自然該香吧?於是出現了《越光寶盒》、《大內密探零零狗》、《十全九美》這一批産品,與此相對應但應屬同類卻又大相庭徑的《黑狗來了》、《美麗密令》、《未來警察》、《大兵小將》而言,尹祺、成龍們的不愧真大牌的分量洞然明見。而另一批大氅下露出“小”來者也面目分明。後者也荒誕不經,大要噱頭,但是都不愧為寫實喜劇佳作,背景因素是形式之內,不乏對人生真謗的關注,如《大兵小將》中蕓蕓眾生對和平的渴求,《未來警察》中愛情與正義的不可兼顧,相對於用一大堆金錢明星堆造的大雜燴,並名之為調侃“經典”,何止相差萬里!或許也收回投資,或許也大有所賺吧,但高超的行銷和到底由視感者反饋的真正的荒誕無稽組成的品相,實該當頭棒喝。 

  大牌張藝謀從《英雄》起到引小瀋陽入戲,似乎也在苦心追尋電影産品和視界的深層次結合,但比起李安、徐靜蕾而言,似乎老謀子大有封神成聖的自感。老謀子!獲得生命不易,獲得藝術生命更不易,別作故弄玄虛的神聖,且作為人生的真人吧!中華電影文化期待於您這般諸君。 

  四、簡結         

  向逆與逆向是演講者的一種表達思維的外衣。實質很淺顯:中華電影文化應該忠於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的需要。否則,逆向的結果,至少是缺乏職業道德。我欣賞李安、鈕承澤、徐靜蕾等同仁,他(她)們在選材上極嚴;製作上極嚴;立意上極遠:在題材定立後用心良苦地選用國際明星為主題服務,這立意分明是在擴拓國際市場!用心良苦!他(她)們是在為全世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化而嘔心瀝血! 

  小人孔見,自然狹礙;若為知音所悉,其樂融融矣!(作者為國家一級文學作家) 

 

[責任編輯:張瑞宸]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