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八屆  >  嘉賓觀點  > 正文

鄭國強:趕上中國電影黃金機遇期 發揮澳門文化平臺作用

2012-10-28 11:12 來源:民進中央宣傳部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四地電影産業發展論壇”舉行,首次包含四地電影人,除大陸主體、臺灣、香港外,還有澳門代表參加。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探討,經過七回的努力,多角度論述並作出有效推動後,澳門人士今次首次應邀加入電影産業的專題研討。如何充份發揮四地各自優勢,加強交流合作,在傳承文化,鼓勵創意,體現科技進步,閎揚時代精神,推動文化産業發展,共同打做中華電影事業的繁榮,有機會參加交流探討,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希望通過四地交流,共同努力,迎合時代潮流,合乎國情所需,把中國電影拍得為觀眾喜聞樂見,爭相掏腰包欣賞,在娛悅人心的同時,發揮文以載道的傳統教化作用,去鼓舞人心,溝通感情,激勵鬥志。一如三十年代的電影前輩,以電影為民族解放鬥爭服務。讓21世紀的中華電影,成為教育社會新生代,閎揚社會正氣,加強民族團結,振奮民族精神,有利中華振興,發揮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有效載體。 

  中國電影事業大興旺,去年創造出六十二億元票房驕人成績,被稱之為中國“電影盛世元年”,觀眾總數迫近二億關口,全國城市電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長近四成三。國務院頒布了《文化産業振興規劃》,強調了對電影産業加大金融支援。發出《促進電影産業繁榮發展指導意見》,將大力推動中國電影産業跨越式發展,實現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歷史性轉變作為總體要求。 

  在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崛起而歐元地區因美國金融海嘯後進入多事之秋的時候,主要國際力量三分鼎立的現象日益明顯。對中國電影人來説,如何用最新的電影手段現代意識拍好我們的三國演義,給古老的中國傳説、中國人的智慧權謀故事,形象地裝上飛向世界電影銀幕的翅膀。相信深挖中國古老故事化成大片的成就,絕不亞於美國五十年前年的聖經故事電影。 

  在這方面,香港的電影人與國內的電影行家合作,發揮了不少創意的合作。中國功夫片動作片成功的基礎上,配合歷史題材、中國無垠土地無限風光的大場景,正在開展中國歷史電影的恢宏時代。 

  隨著兩岸溝通和解,對歷史檔案的解密,民族史識的漸趨一致,中國近代史題材,“渡盡劫波兄弟在”,兩岸之間離合故事的電影,可能會是下一個中國電影的熱點。其中,澳門題材電影,也應該有她的份量。 

  應重視澳門題材電影 

  澳門成長于全球化的第一波,即西方所説的大航海時代。“中西方的偉大相遇”,就在澳門這片珠江口的小片土地上發生。到今天全球化第三波的時代,五百年中西交往的獨特歷史,提供了寫成世界題材大片永不枯竭的泉源。利用澳門特區的寬鬆文化政策和中外電影合作機制,發掘這個寶庫,有利促進産業成長。 

  澳門歷史深厚,是中西文化的基因庫。如何利用電影説好澳門的故事,解讀澳門密碼,從而為21世紀的兩岸和諧、中華振興、大國崛起提供借鑒,是對當代電影人的誘惑。 

  在海洋文明的時代,澳門最早與世界發生碰撞,是西學東漸、儒教西傳的關節點;是最早接觸西方文化而又完整保存中國文化傳統的地方。澳門歷史城區作為世界遺産地,既是近代西方宗教文化始傳中國的基地,同時澳門華人求神祈福、敬祖燒香民俗傳統從未改變,是中國土地上罕見五百年香火從未中斷的地方。 

  宗教多樣化共融是澳門的特徵,宗教是人類發展階段産生的集體認同心靈相通文化現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是人類對生命的終極關懷體現,宗教現象也就是文化現象。把握住這條文化鑰匙,可以産生具世界影響力的電影作品。

[責任編輯:張瑞宸]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