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  最新消息  > 正文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今起舉行 歷次成果豐碩

2012-07-28 08: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7月27日,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搭機抵達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出席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中新社發 劉長山 攝

  中新網7月28日電 7月28日至29日,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將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深化和平發展,造福兩岸民眾”。論壇將圍繞和平發展回顧與前瞻、深化經貿合作、擴大文教交流等三項議題進行研討,以匯集兩岸民意,凝聚各界共識,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良好局面。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等臺灣方面代表已于7月27日抵達哈爾濱。除國民黨人士以外,臺灣方面還有親民黨、新黨、人民最大黨等多個黨派人士與有關方面負責人,以及220多位臺商以及文化、教育、出版、影視等各界代表出席論壇。

  臺灣方面肯定論壇作用 臺媒盼為兩岸關係貢獻智慧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26日在臺北會見吳伯雄等參加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臺灣方面代表時,肯定該論壇多年來協助推動兩岸交流的卓著貢獻。

  馬英九表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自2006年舉辦第1屆以來,除國共兩黨參與外,已逐漸增加邀請對象;事實上,兩岸交流管道越多、次數越頻繁,對於雙方的和平發展越有利,尤其此一平臺係國民黨“在野”時即已建立的機制,更應該繼續維持,並予擴大與提升。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26日刊文指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迄今共達成數量眾多的“共同建議”,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搭起橋梁,也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了更穩固的基礎。第八屆論壇即將登場,相關主題與子題非常契合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需要,希望與會代表能為兩岸關係發展貢獻智慧的結晶。

  文章説,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恢復了兩會制度性協商。隨著協商議題逐漸進入“難”的階段,兩岸實有必要多一些渠道來溝通,以提高協商效率。希望本屆論壇能達成共識,輔助兩會(海協會、海基會)協商,合力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為兩岸同胞開創繁榮美好的未來。

  兩岸對話合作的重要平臺 形成超過百項“共同建議”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是根據200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所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而設立的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7年來,兩黨在此集各界智慧,探討兩岸民眾關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並已發展為國共兩黨、兩岸雙方、臺灣島內多個黨派,社會各界交流對話與合作的重要平臺。

  2006年4月,兩黨合作舉辦兩岸經貿論壇(第一屆),宣佈了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並就進一步落實兩黨領導人會談成果、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面前加強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提出“積極推動兩岸直接通航”等共同建議。此後,每屆論壇針對當時兩岸關係中重要議題提出數量不等的共同建議。

  當年10月舉辦的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第二屆),就擴大和深化兩岸農業合作提出20項政策措施。

  2007年,國共兩黨將論壇名稱定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此後每年召開一次。在當年4月舉行的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等推出歡迎臺灣地區高校來大陸招生等促進兩岸交流交往與合作的13項政策措施。

  2008年12月,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舉辦時正值國際金融危機來襲,大陸方面就加強兩岸合作、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宣佈了10項政策措施。當年,兩岸經濟、金融主管部門的負責人首次以“特邀嘉賓”、“特邀專家”名義出席論壇。

  2009年至2011年,第五、六、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主題分別是“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加強新興産業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深化兩岸合作,共創雙贏前景”,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門在第五屆論壇上公佈了多項促進兩岸文教交流的政策措施。

  七屆論壇迄今累計形成超過100項“共同建議”,其中多數已化為政策或正待落實。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首次提出要積極推動與落實論壇的“共同建議”,中共中央臺辦主任王毅就此指出,希望逐步形成與論壇作用相適應的有效機制,從而更加發揮好論壇的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王君飛]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