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  本網專稿  > 正文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探討兩岸金融合作與轉型升級之路

2012-07-29 14:3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深化經貿合作”專題研討現場。(台灣網 馬迪 攝) 

  台灣網7月29日哈爾濱消息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昨日(28)在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市隆重開幕,兩岸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約400余人出席論壇。在隨後舉行的3場專題研討之中,“深化經貿合作”分會場吸引近半數嘉賓到場參與。在兩岸經貿關係日益緊密的當下,此議題無疑具有相當重的分量。與會人士探討深化兩岸金融合作、企業轉型升級、護航經濟騰飛的可行途徑,為兩岸和平發展出謀劃策。 

  “我7月份開始已經參加兩個銀行的開業儀式,一個是大陸的中國銀行,另一個是交通銀行,在臺北設立分行。而有更多的臺灣銀行也在大陸求發展。”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昨日在開幕式上表示,金融深化合作問題在本次論壇上深受關注。兩岸之間還有很多業務可以開展,尤其希望貨幣清算機制能夠早日建立。“我有金融界的背景,非常了解像貨幣清算機制,對彼此都有利,減少風險,增加效率。”吳伯雄説。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的林建甫教授,亦身為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財金組召集人,指出兩岸金融産業皆處於結構轉型關鍵時期。MOU及ECFA簽署以來,兩岸金融合作已有初步成果,正在走入磨合期,許多分歧有待解決。未來更需要彼此透過對話與協商,突破當下受限于體制和法規的困局。 

  “臺灣擁有大陸所需的技術、人才與經驗,大陸亦擁有臺灣所需的市場基礎,雙方互補的關係,會推動彼此金融整合,未來雙方可望創造出更為緊密的合作關係。”為此,林建甫提出9項建議,包括:積極爭取兩岸金融法規、業務限制的鬆綁,儘速洽簽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推動臺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開放臺灣證券業,放寬臺灣保險業“登陸”及外資持股上限,建立外匯合作、換匯機制以共同對抗國際金融危機,以臺灣經驗協助大陸建立基層金融體系,建立兩岸金融人才培訓認證體系,共同培育優質金融人才。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冠華則指出,兩岸金融合作的過程中,應將支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作為重要或優先方向。“大陸‘十二五規劃’和臺灣‘黃金十年願景’都提出經濟轉型的任務,當前兩岸企業轉型升級對金融支援要求更為迫切。”但張冠華同時指出,兩岸金融合作水準還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 

  張冠華表示,兩岸金融業支援企業轉型升級各有優勢:大陸金融業規模大、機構眾多、營業分支機構遍佈,支援企業覆蓋面廣;臺灣金融業在支援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方面有豐富經驗。而兩岸政策互動為金融合作支援企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大陸“十二五”規劃將加強新興産業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推動建立貨幣清算機製作為全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重點領域;臺灣“黃金十年願景”也提出發展兩岸特色金融業務、引導島內金融有序進入大陸市場的政策方向。這不僅對於雙方企業和經濟的轉型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對兩岸金融業自身發展而言也是重要利基所在。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全球金融風暴及歐債危機後,全球陷入再次衰退的陰影。臺灣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必須加速升級轉型及開拓新興國家市場以因應出口轉弱的變局,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面臨擴內需、調結構的壓力。“因此,兩岸共同因應挑戰,加快升級轉型,才能因應嶄新的國際經濟局勢。”(台灣網記者 馬迪) 

[責任編輯:劉承思]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