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廚衛企業創始人“登陸”30年:“廚房裏的變化翻天覆地”

2023-08-25 13: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重慶8月25日電 題:臺灣廚衛企業創始人“登陸”30年:“廚房裏的變化翻天覆地”

  作者 張旭

  “到重慶創業30年,燃氣灶、熱水器換了七八代,民眾廚房裏的變化,也是翻天覆地的。”近日,年代廚衛創始人、77歲的臺商黃錦勳在重慶渝北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以在大陸30年的創業史,在廚衛領域見證了民眾生活的變化。

  黃錦勳生於臺灣,在20世紀70年代創立了液化氣企業。1992年,他第一次到重慶考察,敏銳地發現了液化氣的商機。“這裡液化氣很少見,基本上是燒煤,焦煤、蜂窩煤都有。”黃錦勳説,那時候,山城重慶總讓人感覺灰濛濛的,多半跟燒煤有關,街上的飯館很少,咖啡館更是稀罕。

  一番考察下來,黃錦勳卻看好液化氣行業在這裡的發展潛力,于1993年投資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在重慶沙坪壩建成了大型液化氣站,想通過一罐罐液化氣,讓民眾的廚房更清爽。

  黃錦勳説,廚房是家的重要功能區間,與之相關的液化氣雖然是傳統行業,但也是剛需,因此,他十分看好這個行業。然而,創業之路卻超出他的原定計劃:隨著液化氣行業的日漸飽和,競爭激烈,他數年間虧損數千萬元,一度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做生意就是這樣,有賺有虧。”黃錦勳説,在生意一籌莫展之際,他發現原本作為“副業”的燃氣灶、熱水器業務不但沒有虧損,每年還能賺上幾十萬元。於是,1998年,黃錦勳決定“轉戰”廚電行業,創立了年代廚衛。

  “市場在變化,背後其實是民眾的生活在變,需求也在變。”黃錦勳説,隨著天然氣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民眾對液化氣的需求在減弱。同時,在廚房裏,對於灶具的功能、款式、性能的要求,卻越來越高。

  黃錦勳舉例説,燃燒技術是燃氣灶的核心,説到底,就是如何讓燃氣充分地燃燒,保證燒出來的菜“好吃”。隨著大家對廚房清潔度要求提高,抽油煙機功能也不斷升級,因為民眾要“好吃又好看”。

  又如,熱水器方面,此前只需不斷鑽研水、燃氣的配比,選擇點火時機,搞好熱水相關技術即可;近年來,隨著語音控制等智慧技術的發展,年代廚衛也鑽研更多技術,推出了語音控制的熱水器,滿足多樣化需求。

  廚電升級讓廚房越來越漂亮,城市越來越宜居。“我們以前的廣告語是‘有家有年代’,後來改成了‘好家好年代’。”黃錦勳説,從“有”到“好”的轉變,也折射了民眾在廚衛領域的種種變化,這種變化對企業而言是發展的機遇。

  30年間,年代廚衛逐漸發展,在重慶乃至大陸,都已成為行業知名企業。黃錦勳也從當初的獨自一人“登陸”,變成一家三代來渝發展,兩個兒媳分別來自四川、山東,“兩岸一家親”早已深入血脈。

  同時,黃錦勳此前擔任了多屆的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目前還是該協會的榮譽會長。“臺灣老鄉過來重慶創業、投資,都會聯繫我。”黃錦勳説,這是對自己的一份信任,他也“理所應當”為參與兩岸經貿往來的同胞們做好服務。

  “大陸發展很好,處處是機遇。”黃錦勳告訴記者,因為年齡等原因,他已經讓兒子“接班”年代廚衛,自己“只管技術”。但同時,因為“閒不住”,涉足了農業、釀酒、石墨烯等行業。他希望更多有想法的臺胞,不妨像他一樣,多來大陸看看、走走,共用發展機遇。(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