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教師走進海洋牧場:讚嘆與擔憂並存

2023-08-24 15:4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山東榮成8月24日電 題:臺灣教師走進海洋牧場:讚嘆與擔憂並存

  作者 張楊彬

  “我的老家在臺灣屏東,西面不遠就是臺灣海峽。”玉林師範學院副教授、臺胞潘柏年從小在海邊長大。在廣西任教四年,潘柏年已走過祖國不少地方,“看到大陸各地的海都覺得親切,好像回到小時候在沙灘玩的日子。”

  23日,參加大陸任教臺灣教師融合發展主題研修活動的二十余位臺灣教師抵達山東榮成,走進愛倫灣海洋牧場,了解綠色集約型水産養殖産業鏈,“零距離”感受大海如何變“良田”。

  “我外公是在臺灣養河鰻的漁民,所以我從小見過在淡水養魚,也見過漁民從海水捕魚,但這是第一次見到海水養殖業。”潘柏年在一塊展板前久久駐足。他説,曾經的過度捕撈導致海洋生態衰退,而近年來,隨著發展理念的更新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綠色可持續的海洋漁業成為主流,海洋生態得到改善,“看到這麼努力讓海洋裏的魚回來,我很感動”。

  提著一桶剛剛親手“採摘”的牡蠣,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顧立平舉起手機拍照“打卡”。工作人員介紹,海洋牧場採用“多營養層次綜合立體養殖”模式,同時發展水面藻類、水中貝類、水底人工魚礁的立體養殖,每畝年均收益提升30%左右。“如果説傳統水産養殖是‘薄田’,那現在的海洋真是一片‘沃土’!”顧立平感慨。

  海風習習,碧波盪漾,西南醫科大學副研究員王中奇卻神色沉重。問及原因,王中奇直言,他所擔憂和不滿的正是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問題。“我從新聞看到,24號下午,日本會正式開始排放核污染水。海洋是公共資源,這種説排就排的行為不僅會嚴重影響漁民生計,更是把公眾健康視若無物。”

  顧立平也表達了對此事的憤慨和擔憂。“因為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數據科學,數據代表的是一個客觀事實,必須真實。”他表示,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近年來曾多次隱瞞、篡改核污染水數據,“這是極其令人不齒的,也讓我對目前日本相關機構所公佈的核污染水的數據報告失去信任”。

  內蒙古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講師楊中浩也補充道,目前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漁民舉行了抗議活動,許多日本民眾也認為核污染水是極不安全的。日本罔顧民眾意見,執意排放核污染水的行為非常不負責任,是在拿全球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做賭注。“在這種情況下,當我看到蔚藍海洋與和諧的海洋生物鏈時,更是心痛。”(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