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資農林企業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2-03-24 11:2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遊客在臺灣青年郭典易的親子農場參加體驗活動。

  (受訪者供圖)

  “大陸惠臺政策越來越多樣和細緻,比如‘農林22條措施’的出臺,就給我們做農業的臺灣人很多幫助,讓我們可以更安心地在這裡發展事業。”臺灣高雄科技大學碩士畢業生、“85後”陳燕儒如今已紮根廣西10年,成為一名“新農人”。受惠于“農林22條措施”,陳燕儒的事業發展更上層樓。

  “農林22條措施”發佈實施一年來,像陳燕儒一樣“借東風”實現快速發展的臺胞臺企還有很多。隨著大陸加快實施農業林業高品質發展及鄉村振興戰略,臺胞臺企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空間更廣闊、前景更光明。

  把握大陸發展機遇

  “我一看果樹的葉子黃了,就知道果樹得了什麼病,也知道怎麼根治。”陳燕儒和合作夥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長塘鎮定西村,共同經營著一片釋迦種植園。從育苗、剪枝、除草、施肥到採摘在內的每一件農事,陳燕儒都親力親為,努力積累經驗。“我請來的雇工,一天做8小時,我也會在地裏忙8小時。”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陳燕儒的父親便來到廣西發展,從事農業種植。陳燕儒同樣看中了廣西的發展機遇,此後放棄大學所學專業、企業工程助理工作,轉而從事農業。陳燕儒説,由於父親的緣故,她身上有著農業的基因。

  受益於大陸的惠臺利民政策舉措,尤其是“農林22條措施”,陳燕儒的事業發展漸入佳境。善於把握大陸電商機遇的她,在去年6月主動參加當地臺辦主辦的臺青助力鄉村振興直播實訓活動,並一舉奪得直播帶貨比賽冠軍。去年底,當新一輪實訓活動舉辦時,陳燕儒已是當之無愧的老師,分享起了自己的直播經驗。陳燕儒的釋迦種植園今年大獲豐收。她還透露,團隊正擴大釋迦種植面積,輻射周邊更多農戶,將種植面積擴大到萬畝以上。她也將利用直播帶貨經驗,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臺商黃源榮在南寧從事農業經營近30年,他旗下的公司已在廣西推廣釋迦種植8000多畝。“我想在南寧打造臺灣農業創業園,把在廣西發展農業的臺商精英,都集中到創業園內,種植釋迦、蓮霧等臺灣優質農業品種。”黃源榮坦言,以前在廣西發展二三百畝農業産業也比較謹慎,現在得益於“農林22條措施”和鄉村振興戰略,臺商在大陸發展有了更大空間,他自己“發展農業産業的膽量更大了”。

  挖掘鄉村多元價值

  臺灣青年郭典易曾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後來“婦唱夫隨”,和太太一起紮根江蘇省昆山市,做起了蔬果種植。2019年,他與昆山當地的新農人合資,在錦溪鎮開設了親子農場,成了一名臺胞“農場主”,不僅種植有機蔬果,還提供自然教育、手作體驗等。

  “創業過程中,當地政府不僅給予科普教育基地補貼,還幫助融資貸款,解決農場小夥伴們的實際困難,讓我們更安心地投入項目建設。”隨著“農林22條措施”落地生根,郭典易和合作夥伴又在錦溪農業部門的幫助下,承包了120畝智慧農業園,今年剛剛啟動運營。園裏最新品種的黃桃和葡萄,夏初即將上市。

  “國家大力支援一二三産業融合,在各種利好政策的引導下,我們也一直在努力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郭典易介紹説,他一直致力於打造都市農業,通過引入臺灣的飲食教育、自然教育、農耕教育,結合昆山的農耕文化、傳統習俗,將農業産業鏈從生産端向體驗端轉移。“我家農場不僅接待了昆山和蘇州的遊客,還吸引了上海和浙江的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體驗休閒觀光、手作課程、文化創意,成功地實現了農文旅融合發展。”

  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臺灣青年莊慈芯在四川省成都市近郊經營一家生態藝術農場。“‘農林22條措施’體現對紮根大陸、投身農業臺胞的關愛,是‘兩岸一家親’理念最直接的體現。措施鼓勵臺胞臺企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參與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支援鄉村人才振興和臺企拓內銷等內容,為自己事業發展與提升,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她説。

  莊慈芯將親子教育和藝術文化等活動引入生態藝術農場,吸引不少都市青年前來打卡,有人因此與生態農業結緣,選擇將農業當作一生的志業。莊慈芯説,她對鄉村人才振興很感興趣,“農林22條措施”會加快自己在這方面的行動力。

  “一方面,我希望通過産業內和跨界合作尋找到更多在農業技術、旅遊管理、美學設計與社區營造等方面的兩岸優秀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因為感到大陸在真心實意幫助臺胞紮根發展,我也多了感召更多臺灣青年參與大陸鄉村振興的責任感,願意投身社會實踐工作,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生態農業價值觀和提供電商公益培訓等。”莊慈芯説。

  “想讓更多城市青年返鄉,發揮他們的專業能力賦能農業。”在未來,莊慈芯希望生態農業能惠及更多民眾,感染更多人加入他們的行列,成為鄉村振興建設的重要力量。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