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九百餘臺資企業落戶上海 兩岸技術性人才展身手大有可為

2019-10-24 08:4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上海10月23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3日獲悉,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註冊的臺資企業已經超900家。上海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立新表示,這為兩岸技術性人才提供了展現身手的舞臺。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民辦(私立)高校校長論壇上表示,加強兩岸教育合作交流,會促使兩岸青年通過接觸,建立民族情感,這對兩岸和平永續發展意義深遠。

  據悉,兩岸近50所民辦(私立)高校及相關機構的負責人、專家、學者,臺商企業代表等匯聚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民辦(私立)高校校長論壇,共同探討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動産教融合育人,加強兩岸交流合作。

  論壇上,全國政協原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鄭惠強指出:“在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時,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作為支撐,這離不開職業教育對人才多樣化的培養、對技術技能的傳承。”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名譽主席李進認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從觀念上要變革“學而優則士”,確立“技而優則才”。

  論壇期間,多所海峽兩岸的高校簽訂了合作備忘錄。下一屆論壇將於明年由臺灣龍華科技大學承辦。

  民辦(私立)高校是職業教育領域的重要力量。在臺灣地區,私立科技大學在技職教育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 在大陸,相比公辦高校,民辦高校體制機制更為靈活, 在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動産教融合發展方面具備優勢。鄭惠強指出,大陸民辦高校可借鑒臺灣地區私立高校的經驗,以靈活的機制體制,形成自身人才培育特色和品牌。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教授表示,如今,企業對員工有新要求。教育要去調適人才培育的目標與功能,進入以智慧校園、創新化教與學的4.0時代。他舉例説,比如,通過校企合作、通識教育等培養第二職能專長的跨界人才;通過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打造智慧校園等,將原先對垂直專門型的“T”型人才培育,轉為複合型“π”型人才的培育。

  據了解,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首次邀請了近10家臺商企業參會討論,為民辦(私立)高校的發展提供智慧、分享經驗。

  論壇上,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昕指出,臨港新片區成立以來,以上海建橋學院為代表的一批民辦高校積極對接社會區域經濟發展。這是提升學校發展能級,提升學科水準及人才培養品質的一條最便捷、最可靠的路徑。上海建橋學院校長朱瑞庭表示,學校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建設緊密對接自貿區産業鏈的8個專業群,構建“核心素養+能力本位+成果導向”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體系。朱瑞庭指出,未來,學校將充分整合臨港政、校、企資源,致力於倡議和創辦一所共建、共用、開放、創新的新片區虛擬大學。(完)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