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同心故事】“兩岸黃埔同學都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2019-10-10 08:16:00
來源:華聲線上
字號

  “兩岸黃埔同學都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訪湖南省黃埔同學會會長彭永

  湖南日報華聲線上記者 蘇莉 通訊員 黃震宇

  不知不覺中,暑熱漸漸退場,秋風為晨昏帶來涼意。

  9月下旬,長沙城南教師村,記者爬上4樓,叩響灰色鐵門,走進了一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格的公寓。

  這裡是湖南省黃埔同學會會長彭永老人的家。老人今年91歲,耳聰目明,精神矍鑠。他用緩慢而清晰的語調,為記者講述了一個黃埔老兵的愛國情。

  考入黃埔軍校,植入“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

  彭永是黃埔軍校22期學員。

  20歲那年,他考上軍校,從湖南遠赴四川,投入到異常辛苦的軍事訓練中。令彭永印象深刻的是,在黃埔軍校的學生當中,有不少共産黨員,他和其中的幾位成為朋友。

  “分科入伍,我入的是步科。一個班16個人,我擔任預備槍手。”91歲的老人回憶那段歲月,有一些得意,“我打槍打得很準的。”

  在系統嚴謹的軍事訓練中,彭永和同學們結下深厚情誼,“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也深深融入了其精神血脈之中。

  畢業的時候,彭永被分配到湘黔邊界的部隊,還沒有報到,部隊起義了。彭永返回湖南老家湘鄉,此時湖南已和平解放。在親戚的勸説下,彭永再次報考軍校,考取了武漢的一所軍事院校。

  “又讀了兩年解放軍的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廣東的一個部隊。”彭永告訴記者,這支部隊是從井岡山下來的。他經常聽老戰士們講過去的光榮傳統和革命故事,聽得入迷,在不知不覺轉机變思想。

  入伍沒幾個月,部隊被調到東北,彭永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

  在抗美援朝的炮聲中,寫下第一封入黨申請書

  在奔赴朝鮮的前夕,彭永收到六弟戰友的來信,告知六弟已經犧牲在朝鮮戰場上。

  來不及悲痛,彭永自己也上了戰場。一開始他做的是後勤工作,後來進了炮兵營。彭永記得,做後勤工作時需要押運物資到前線,有一次幾十輛汽車浩浩蕩蕩地行進,穿越美軍封鎖線,一旦有汽車中彈,司機就把車往溝裏開,讓車在山溝裏爆炸,不影響整個運輸線。還有一次,遇到美國飛機一個俯衝過來,炸彈落在汽車旁邊,但幸運的是並沒有爆炸。彭永告訴記者,部隊參與攻打轎岩山的戰役,犧牲了好多人,“像黃繼光那樣拿身體堵槍眼的,不止一個。”

  “我最佩服的是部隊裏的共産黨員,不怕苦,不怕死,打起仗來往前衝,沒有往後退的。”在朝鮮戰場上,彭永留下兩個遺憾,一是沒有機會立功,二是沒能火線入黨。

  其實,到朝鮮不久,在連隊領導的鼓勵下,在隆隆炮聲中,彭永寫下了第一封入黨申請書。可惜,因為戰事吃緊,部隊不斷遷移,入黨一事被擱置了。

  76歲入黨,希望國家越來越好

  回國後,彭永脫下軍裝,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從山東到長沙,彭永一直在教育戰線兢兢業業工作,也一直沒有放下入黨的念頭,但一直未獲批准。

  2004年,退休後的彭永再次主動找到黨組織,要求入黨。“組織上考察我的經歷,肯定我工作中的成績,這次比較順利。”2004年,76歲的彭永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圓了心願。

  退休後,彭永義務擔任教師村“村長”,一當就是15年。調解夫妻矛盾、修理水龍頭、接通電路……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天到晚忙不贏。

  1988年,湖南省黃埔同學會成立。彭永先後在省內各級黃埔同學會任職,擔任會長、秘書長等職務。彭永告訴記者,當年的黃埔同學,有不少去了臺灣,他和許多老同學都建立了聯繫,時常互通音信,聯絡感情。臺灣的黃埔同學回鄉,他負責聯絡接待。他還應邀前往臺灣參觀考察,向同學們介紹大陸情況。令他欣慰的是,即使分隔兩地,同學情誼始終不變,“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也始終未忘,“兩岸黃埔同學,都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現在,全省健在的黃埔同學已經不到100名,生活都得到妥善照顧。作為會長,彭永每年都會給他們送去慰問金。他説,對於平均年齡已經超過90歲的黃埔老人來説,大家共同的心願,就是國家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