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七屆海峽青年節集中活動今日在福州開幕

2019-08-06 08:21:00
來源:福州日報
字號

  作為海峽兩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青年交流盛會,海峽青年節集中活動今日在榕城再度登場。這次,海峽青年節已是第七屆。

  回顧往屆海青節,可謂高潮疊起,一屆比一屆精彩。通過一年一度的盛會,兩岸青年的心越走越近,鄉情親情越來越濃,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今日,迎著盛夏的光熱,兩岸青年才俊帶著熱情、攜著夢想,再次相約榕城,手牽手、肩並肩,共同開啟新一輪圓夢之旅,為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兩岸青年一起夜遊閩江。記者鄭帥 攝

兩岸青年一起夜遊閩江。記者鄭帥 攝

  追夢築夢圓夢的新熱土

  每一年海青節,都有一批又一批兩岸青年攜手追夢、築夢、圓夢,為共圓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過去我是坐在臺下的觀眾,今天我已是紮根在大陸的臺灣青年。大陸是築夢的搖籃,是夢想成真的地方,希望我們共同努力,不忘初心,早日共圓中國夢。”在第六屆海青節峰會上,臺灣青年羅鼎鈞分享他在大陸的追夢故事,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把福州元素和日常生活充分聯繫,手機成了我設計思路的起點。”在往屆海青節“好福趣”文創商品設計大賽中,臺灣藝術大學的王韋涵設計的以三坊七巷為造型的手機架獲得一等獎。他的設計還被生産量化,被越來越多人看到、使用,他也被福州傳統文化促進協會聘請為特邀設計師。他在福州這片熱土上,實現了文創夢。

  6年來,在海青節這個追逐夢想的舞臺上,海峽兩岸青年們總能找到共同的文化歸屬感、志趣相投的朋友和實現夢想的途徑。

  今年,海青節繼續以“中國夢中華情”為主旋律,特別以“追夢築夢圓夢”為主題,為兩岸青年提供更多可能性。活動涵蓋就業創業、實習實踐、文化藝術、數字網路、社工公益、氣象環保、教育體育、鄉建鄉創、少數民族等眾多領域。

  特別是,14項集中活動按“兩岸青年追夢説”“兩岸青年築夢行”“兩岸青年圓夢匯”分為三大版塊,每個版塊的活動安排都十分契合主題。如“兩岸青年追夢説”板塊,將舉辦海峽青年(福州)峰會、海峽氣象青年匯、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産業融合發展論壇等3項活動,讓參會青年圍繞夢想暢所欲言、盡情交流、廣泛分享。

臺灣大學生與實踐機構負責人對話。記者池遠 攝

臺灣大學生與實踐機構負責人對話。記者池遠 攝

  共用發展機遇的大舞臺

兩岸學子體驗茉莉花茶文化。

兩岸學子體驗茉莉花茶文化。 記者池遠攝

  每一年的海青節,都在盡全力為兩岸青年打造共用新時代發展機遇的好舞臺。

  “在海青節中,我接觸到了時下最流行的尖端科技,比如AR、VR、大數據等,深深感受到大陸蘊藏著巨大的發展前景。”去年海青節,臺灣科技大學學生會會長莊舜傑説出了大部分臺青的心聲。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國家的重要戰略。對此,去年海青節結合福州實際,推出“兩岸青年設計大賽美麗鄉村”項目。在閩清雄江鎮,兩岸近300名建築師和高校學生歡聚一堂,圍繞雄江鎮的資源優勢進行美麗鄉村設計。

  共用發展機遇,不僅局限于簡單的活動。海青節還啟動“兩岸建築師聯合駐村行動”,以兩岸導師團為依託,借鑒臺灣鄉建經驗,把“産業鏈全導入”的創新模式帶入鄉建項目,並全程把控項目,讓鄉建項目落地化、具體化、技術化、合理化。

  今年,海青節把活動與福州産業經濟發展相結合,既助力“數字福州”“海上福州”“平臺福州”建設,又讓兩岸青年共用高品質發展新機遇。

  極具看點的有,“海青杯”兩岸青年服飾設計創業大賽、2019兩岸青年“第一家園”電競賽、“愛在第一家園”兩岸青年情圓巴士聯誼交友及集體婚禮活動、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産業融合發展論壇等活動,將搭建兩岸數字、文創、服裝、婚慶等産業對接合作平臺,通過項目與企業結合、文化與産業結合,提高活動成果的轉化。

  另外,第三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則將鄉村振興、“三個福州”建設、古厝保護修復等福州市重點領域工作融入各項活動中,燃起臺青投身新福州建設的熱情。

  實習就業創業的新福地

  每一年的海青節,都有一波又一波的兩岸青年在福州實習,萌生就業、創業的想法,與福州這個福地結下不解之緣。

  首屆兩岸高校“榕城圓夢”創新創業設計大賽,吸引兩岸近100所高校共200多個項目參賽,涵蓋醫學、文創、機械、電子商務、資訊技術等多個領域。

  去年,臺灣社會工作係大學生福州實踐中,來自臺灣的41名社工係學生分別前往福州的15家青少年事務社工機構和社會組織實習。“大陸這邊社工的工作環境很好,理念也比較先進,希望畢業後能來福州從事相關工作。”臺灣實踐大學社會工作係大二學生吳明真説。

  在第六屆海峽兩岸百名博士(碩士)研究生福州社會實踐活動中,兩岸青年在我市近百家企事業單位協助完成項目攻關任務、解決技術難題,深入我市鄉村、社區和企業,考察名勝古跡、新區建設等情況。

  “去年第六屆海青節向臺灣青年提供1000個實習就業崗位。”海青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説。

  今年,海青節將繼續搭建臺灣青年登陸實訓就業創業的實踐融合平臺。在集中活動期間,在海峽青年交流營地設立臺灣青年來榕實習就業創業服務站,提供臺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政策、崗位諮詢服務,提高臺灣青年登陸實習、就業的成功率。

“海青杯”兩岸青年足球邀請賽。記者葉義斌 攝

“海青杯”兩岸青年足球邀請賽。記者葉義斌 攝

兩岸青年“攜手�同心”聯歡晚會。記者池遠 攝

兩岸青年“攜手同心”聯歡晚會。記者池遠 攝

  交流交心交融的大聚會

  每一年的海青節,都是一場兩岸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交融的大聚會。

  聚會裏,他們融入了福州。在天后宮,兩岸青年組成的“茶幫”,重現福州獨有民俗“茶幫拜媽祖”;在三坊七巷,兩岸青年同場比拼福州話……

  聚會裏,他們加深了友誼。在紅光湖,舞動的節拍中,兩岸青年攜手同心大聯歡;在畬族八井村,兩岸少數民族青年體驗畬族風情……

  聚會裏,他們學會了合作。在海峽(福州)大熊貓研究交流中心,兩岸青年共同為大熊貓製作美食;在九日臺音樂廳,兩岸箏樂藝術青年傳承人同臺演繹……

  聚會裏,他們共同成長。在高校,兩岸青年探討校園戲劇教育,交流原創音樂;在棒壘球賽場上,兩岸青年切磋球技……

  這場聚會不僅規模一年比一年大,活動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創新,吸引越來越多青年參與。自2013年舉辦首屆以來,六屆活動累計吸引2萬多名兩岸青年參加,其中有8000多名臺灣青年、百所臺灣院校、百個臺灣高校社團、百個臺灣青年團體參與,成為兩岸青年深入交流的重要平臺。

  今年,這場聚會將有近3000名兩岸青年參會,其中臺灣青年有近1500名,臺灣地區22個縣市都有青年參與。在參會的臺灣青年中,“首來族”超過一半,首次參加海峽青年節的兩岸青年超過三分之二,還有200多名臺灣中小學生將參加海峽兩岸青少年校園音樂交流周等活動,中小學生人數首次超過集中活動臺灣青年人數的1/4。

  更讓人期待的是,今年主辦方立足臺灣青年特點和需求,讓活動形式更多元、接地氣,讓參會臺青有新收穫、有新機遇。比如,兩岸大學生領袖營活動將開展兩岸大學生領袖共建第一家園論壇、臺灣青年調查問卷等新活動;海峽兩岸百名博(碩)士研究生福州社會實踐、臺灣社工係大學生福州實踐等,將舉辦實踐成果交流會、分享會等新活動。

  匯集惠臺措施的大平臺

  每一年的海青節,都是一處踐行、匯集惠臺措施的大平臺,不斷拓寬臺青諮詢獲取資訊、政策的渠道。

  臺青的感受是最好的見證。“在臺灣就聽説大陸有很多惠臺舉措,不知道具體實施效果如何,現在眼見為實了。”在往屆海青節中,來自臺灣文學研究所的趙佩嬿參觀完福州零到壹創業小鎮——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後如是説。

  臺青的參與是最好的肯定。“希望能讓臺灣青年真正理解這些政策背後的具體措施,如創業啟動資金、高層次人才引進優惠資金等,吸引更多的臺灣青年融入福州的建設發展。”去年,承辦“聚焦福州頭腦風暴”——31條背景下臺灣青年共議加入福州發展際遇活動的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臺灣)相關負責人吳宇恩説。

  在2018年第六屆海青節海峽青年(福州)峰會上,福州市發佈了“68條具體措施”,分為擴大榕臺經貿合作、支援臺灣同胞在榕實習就業創業、深化榕臺文化交流、方便臺胞在榕安居樂業等4個部分,逐步為臺灣同胞在福州學習、就業、生活、創業上提供與福州居民同等的待遇。據介紹,截至目前,“68條具體措施”已全部落實,進一步深化榕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在2019年“海交會”上,福州又發佈了關於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六條措施,進一步落實同等待遇,加碼助力兩岸經貿交流合作。

  今年,海青節則更加著力搭建大陸惠及臺青政策及實施成果的宣傳展示平臺。立足臺胞臺企臺青的實際需求,將繼續出臺一批惠臺政策。市行政服務中心、市民服務中心臺胞(臺企)辦理業務專門窗口將正式啟用,為臺胞臺企辦理事項提供溫馨、智慧、高效的服務窗口。

  傳承中華文化的新紐帶

  每一年的海青節,都在積極探索促進兩岸青年心靈契合,這一盛會已成為兩岸青年傳承中華文化的新紐帶。

  在三坊七巷,兩岸學子一起戴上古代學士帽,尋訪閩都文化;在海峽青年交流營地,兩岸學子吟誦古典詩詞,共品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在福建博物院,兩岸篆刻藝術品爭奇鬥艷,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在首屆兩岸青少年漢字創意大賽,兩岸青年在競賽中弘揚漢字文化……

  6年來,文化類活動一直是海青節的重頭戲,不斷喚起兩岸青年共同傳承中華文明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今年,海青節依然致力於築牢中華文化紐帶。除了兩岸青年“攜手同心”聯歡晚會、兩岸青年走進有福之州等文化體驗活動外,海青節將繼續加大兩岸文化交流力度,拓展新領域,增加新活動。如新增的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産業融合發展論壇,打造兩岸國學交流和文化創意融合的平臺,增強臺灣青年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海峽兩岸青少年校園音樂交流周活動,搭建起可持續性的兩岸校園音樂交流平臺,讓音樂成為兩岸青年溝通的又一條紐帶;“愛在第一家園”兩岸青年情圓巴士聯誼交友及集體婚禮活動,組織兩岸新人舉辦集體婚禮,體驗中華傳統婚俗文化,並舉辦海峽兩岸婚姻及家風家德傳承展,展示兩岸融合發展成果。

  “還有許多活動以廣大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從多領域、深層次促進兩岸青年文化交流。”海青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説。

海峽青年交流營地(無人機拍攝)。記者葉義斌 攝

海峽青年交流營地(無人機拍攝)。記者葉義斌 攝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