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記青島警備區某海防團排長楊軍

時間:2008-07-15 16:0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山東青島7月15日電 婚禮前一天發生強震,他和其他人員一道救出43條生命;4天5夜,他和村幹部安全轉移400多名群眾……他就是青島警備區某海防團排長楊軍。

  婚禮準備現場變為抗震救災戰場

  5月12日,經批准回老家四川北川縣舉辦婚禮的楊軍,正和未婚妻彭麗娟在新房收拾第二天的婚嫁物品。突然,大地震襲來,他隨手把彭麗娟推出門,等他緊接著跳到門外時,新房轟然倒塌。

  死裏逃生的楊軍拽著彭麗娟跑到街上,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房屋幾乎全部倒塌,巨石不斷從山坡上滾落,驚慌失措的群眾哭喊著四處奔跑,整個村子亂作一團。楊軍一邊奔跑一邊大聲招呼大家向村裏一個比較開闊的地方跑。10多分鐘後,村裏人陸續集合過來。經查,有53名村民失去聯繫。

  “救人,趕緊救人!”一波接一波的余震並沒有嚇著楊軍,他知道作為一名軍人,這個時候應該幹什麼。

  他找到村幹部,一起制訂搜救計劃,組織村民搜尋失蹤人員。73歲的李加珍老人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中,他帶頭衝向廢墟,用手扒開瓦礫、雜物,終於把老人從廢墟中救了出來。

  4歲的小姑娘楊麗被卡在橫樑和兩塊大石塊形成的狹小空間內。楊軍帶人輕輕搬開石頭,用繩子、木杠將木梁慢慢移開,救出小楊麗。聽説村民唐成慧一家四口還被困在房子裏,他又趕緊跑到那裏,把他們解救出來。

  在整個抗災過程中,楊軍先後參與本村和附近村裏人員搜救11次,救出被困群眾43名。

  一身迷彩讓村民看到生存希望

  災情發生當夜,北川地區風雨交加,呻吟聲、哭泣聲、嘆氣聲摻雜在一起。

  為儘快穩定村民情緒,楊軍一邊幫助村裏的醫務人員對傷員進行簡單處理,一邊召集村民到相對安全的地方居住。他根據在部隊掌握的野戰生存技能,利用簡易材料,搭起了幾個臨時窩棚,並指導村民因地制宜搭建簡易住所。

  地震過後,通信全部中斷,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繫;大面積山體滑坡,使山村成為與世隔絕的“孤島”。

  不少村民因與外界失去聯繫,又見不到救援人員,顯得有些急躁;一些受傷的村民,因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情加重……

  作為這裡的唯一一名軍人,楊軍暗自鼓勁:自己就是這裡的主心骨,就是一面軍旗,就一定要挺住!

  他一邊發動群眾開展自救互救活動,一邊跑裏跑外照顧受傷或行動不便的村民。在清理廢墟過程中,他幸運地撿到一個砸掉天線的收音機,電波讓他得知,部隊正想方設法進行救援。他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村民,鼓勵大家在自救中等待救援……

  就這樣,大家在相互鼓勵中,盼來了軍用飛機空投下的49包食品和藥品。有一包挂在幾十米高的高壓電塔上,一包掉在河中央的沙灘上。這些都是急需的救命物資,説什麼也得取回來。楊軍帶上一把砍刀,就往高壓電塔上爬。他一手攀著角鋼,一手舉著砍刀,使勁探出身子,割斷傘繩,收回了救災物品。接著,他又在腰間繫上繩子,讓鄉親們拽著,趟過湍急的河水,把另一包物品搶了回來。

  翻越5座大山安全轉移400余名群眾

  面對隨時可能再次坍塌的山體和日益見漲的河水,震後第二天,楊軍便和村幹部商量,必須把村民轉移出去,才能確保大家的安全。他和村幹部商定,先由他和村幹部在前探路,村民分批次拉開距離緊急撤離,其他黨員幹部在途中相互照應。

  通往綿陽方向的公路嚴重毀壞,根本無法通行。楊軍和村幹部商定,採取強弱搭配、小群多路的辦法,分4批順著高壓線翻過大山向綿陽轉移。5月14日一大早,楊軍帶著第一批鄉親撤離。他們沿著陡峭的山坡,攙著老人,背著孩子,每走一步都很艱難。

  大約走了20公里,遇到一段200多米的塌方地帶,一邊是陡坡,一邊是懸崖。楊軍在前面探路,在陡壁上扒出一個個腳窩,然後返回來,提醒大家照他的樣子,拉開距離小心通過。孩子們無法攀援,他和年輕力壯的鄉親每人背上一個,闖過了塌方帶。

  看到前面的路好走一些,他就讓大家繼續前行,自己折回村裏接送下一批鄉親。

  在以後的4天5夜裏,他來回跋涉160多公里山路,和村幹部一起把鄉親們全部帶出大山,安全轉移到綿陽市九洲體育館。

  在村民撤離不久,居住的水秀村就被淹沒在40多米深的水下,這片水域就是唐家山堰塞湖。鄉親們説,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這次楊軍可為全村立了大功!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