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雲南邊防總隊抗震救災醫療隊隊長陳本善

時間:2008-07-05 15:5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昆明7月5日電(劉娟、羅漢、楊璽)現年43歲的陳本善名如其人。在四川地震災區的半個多月來,任雲南邊防總隊醫院院長、抗震救災醫療隊隊長的他身先士卒、忘我工作,用中醫診治傷病人4000多人,在大災大難中發揮了共産黨員的先鋒作用,樹立了行醫為民的形象。

  帶領第一支醫療隊抵達漩口鎮

  5月14日淩晨,地震、塌方、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危險仍在繼續。身為雲南邊防總隊醫院院長、抗震救災醫療隊隊長的陳本善率領134名官兵翻山越嶺長途跋涉趕赴災區,成為第一支抵達汶川縣漩口鎮開展醫療救護的醫療隊伍。

  “叔叔,我媽媽快不行了!”16日,天剛放亮,一個小女孩看到穿著迷彩服、戴著紅十字臂章的陳本善,怯生生地説道。

  “在哪?快!”他轉身背起急救藥箱趕到患者家裏。原來,女孩的母親在地震中左小腿被砸傷,傷口發炎還不能走路到鎮醫院去看病,只好讓5歲的小女兒到鎮上找醫生。

  “大嫂,這些藥您先吃,慢慢就好了!”陳本善輕輕拆除已發黑的繃帶,清洗傷口,敷上消炎藥,又把鎮痛藥交到她手中。

  5月17日,從漩口鎮廢墟裏被救出的一個倖存者,在治療和觀察期間傷情惡化。在廢墟上剛搭建的野戰醫院裏,陳本善迅速為患者“號脈”。僅30秒鐘,他斷定該患者是在廢墟下壓得時間太長,出來後一放鬆,體內積蓄毒素釋放。

  他立刻爬到附近山上,採集枇杷葉、車前草、金銀花等當地植物。藥熬好了,他給病人服下湯藥,進行清熱、除濕、解毒。

  為防止皮膚和呼吸道交叉感染,他迅速為其補充營養液並進行身體檢查和生命體徵測試,又在救治方案中加上心理疏導這一重要環節。18日淩晨,患者終於度過危險期。

  在災區,陳本善採集了50多味草藥,先後熬製了20余噸大鍋藥。淡淡炊煙和淡淡藥香縈繞在災區上空,成了災區人民最喜歡聞的氣味。

  引來災區“生命水”

  “想得更細,做得更實,就可以有效緩解群眾緊張情緒,調動群眾生産自救的積極性,增強群眾重建家園的信心。”在災區,陳本善每時每刻都在為黨分憂,為民解難。

  “醫生,我們4天沒有洗澡了,身上癢得很。”“醫生,小娃娃沒得水喝,渴得要死了。”

  災情嚴重的漩口鎮一夜之間變成一片廢墟。最糟糕的是斷水導致7個自然村、7000余名群眾都要跑到5公里外去取水。

  “走,我上山找水去!”余震、山體滑坡仍在不斷地發生,陳本善怕其他人跟他去有危險,就一個人上山找水源。走了十多裏山路,找了三處水源,發現了一處從高山上流下來的泉水,他嘗了嘗,覺得水沒問題,還是不放心,就下山派檢驗師去取水檢驗。

  5月18日,當檢驗師告訴他水沒被污染後,他立即帶領35名官兵冒著生命危險在廢墟裏扒出一些管子,又上山砍了一些竹子,做成輸水管。為了加快進度,沒有鐵鍬,就用手刨;沒有繩子,就用枝條,他的手被竹子劃破了,流血不止也顧不上處理。

  “加油,最後15米!”就在他快把水引到鎮裏時,突然“轟”的一聲,又一次大的余震發生,幾幢危樓倒塌了。

  經過近10個小時奮戰,長約2000米的水管引到漩口鎮。斷水5天的9個自然村、7000余名群眾和駐地官兵終於喝上了放心水,受災群眾無不感動,“這是我們的救命水啊!”

  19日,漩口鎮村民在清泉流出的地方插了一塊木牌:“救命水”。

  “他避免了漩口鎮又一次危難”

  “記者同志,你肯定不知道,前兩天陳隊長還為漩口人民排除了一起重大隱患,救了全鎮人的命啊!”記者快要離開部隊營地的時候,漩口鎮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副指揮長孫力正好走進營地來換藥。

  他飛快説道:“那天夜裏,陳隊長在夜裏查鋪查哨時,在離營地不遠的馬路上發現了27噸過氧乙酸。搬運救災物資的工人們都不知道這東西是做啥用的,有啥危險,就當普通物資放在了路邊。要知道這東西一旦超過41度就會引起爆炸。這27噸的東西炸了,對漩口鎮人民來説,那不是又一次經歷地震嗎!”

  “快,有險情!”陳本善立刻衝進營地叫醒戰士,連夜把東西搬運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全部搬完、安頓好,天邊已露出魚肚白了。

   陳本善用細緻的觀察和智慧為漩口鎮人民避免了一起後果不堪設想的重大事故。

  “我十五歲的女兒在地震中死了,我還想再生一個,可現在什麼都完了。”5月23日,一名患有嚴重的婦科病的婦女馬能輝哭著對他説。“別急,我拿藥給你,明年,你還會再當母親的。”

  陳本善在中醫中藥治療不孕不育症、腦瘤等疑難雜症等方面業績突出,27年來已先後為近萬名不孕不育婦女看病、診治,使3500多人實現了生育願望。

  村支書焦主勤在陳本善和其他軍醫們的走訪筆電上莊嚴地蓋上了村公所的大印。他説:“沒有別的送給你們,蓋個印留給你們做紀念吧!你們永遠是我們的親人!我們一同見證了這次大地震中的軍民同心,大愛深情!”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