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5日,中國—東盟博覽會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李金早宣佈:“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勝利閉幕。”儘管歷時4天的盛會在廣西南寧落下了炫美的帷幕,但中國南疆這片八桂大地卻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區域優勢帶來的無限商機
“充滿異國風情的歌舞,來自東盟國家琳瑯滿目的商品……國際會展中心內人山人海,16個各具特色的展廳,讓我們逛得"腿酸"、看得"眼花"。”南寧市市民張鳳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描述起25日東盟博覽會公眾開放日的情景還意猶未盡。
中國—東盟博覽會也稱“南博會”。2003年10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七次中國與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倡議,從2004年起每年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同期舉辦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這一倡議得到了東盟10國領導人的普遍歡迎。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得博覽會的召開地選定在廣西南寧。
從一開始,廣西就主張用開放心態辦博覽會,不僅體現在面向東盟,11國共辦共贏方面,還體現在博覽會同時也向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國家開放。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市委書記車榮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與前四屆博覽會相比,本屆博覽會、商務峰會又有新提升和突破,取得了豐碩成果。東盟國家展位數創歷史新高,參展企業和參會客商再次增加,商務峰會參會代表1400人,參展參會規模進一步擴大。東盟博覽會在讓東盟各國受益的同時,也帶給廣西無限的發展機遇。車榮福説,在本屆博覽會上,廣西共簽訂國際合作項目104個,簽約金額38.77億美元。
北部灣推動全區共發展
3月21日,由廣西北海噴施寶有限責任公司斥資1.5億元人民幣建設的一個年産五萬噸生物羧甲基澱粉鈉(“工業味精”)項目在北海宣告開工。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步伐的加快以及北海噴施寶公司成熟的技術支撐,是我最終選擇廣西的主要原因。”美國地球環境大學教授王美嶺即該項目技術研發人談及將自己的生物研究項目放在廣西北海時這樣對記者説。面對眾多國家企業拋出的合作“橄欖枝”,他卻選擇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作為項目的“搖籃”。
2006年3月22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立,2008年1月16日,國家又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正式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自治區北部灣辦常務副主任陳瑞賢介紹,為了推動北部灣的發展,廣西加強了涉及北部灣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配套服務功能。政府從2004年開始,集中力量開展了兩期沿海基礎設施大會戰工程,進一步完善經濟區道路、航道、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條件。同時,加快完善鐵路配套服務設施,進一步提高沿海鐵路運能,2007年10月實施了沿海鐵路擴能改造應急工程共4個項目。同時港口擴建、航線增加在同步進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有效發揮。2007年2月,經濟區成立了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初步完成了北海、欽州、防城港三港資源整合,沿海港口正在向一體化方向發展。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欽州保稅港區獲得國家批准設立,北部灣已成為重要的投資“洼地”。
在2006年第三屆峰會開幕式上,溫家寶總理面向東盟國家,正式提出“積極探索開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可行性”的建議。東盟國家領導人作出了熱烈回應,認為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和“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新格局具有戰略意義,“泛北合作”達成共識。
可以預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成為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的新平臺,它的建成將對溝通中國和東盟市場,降低貿易成本,實現雙方經濟更緊密的聯繫起到積極作用。(記者 席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