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邊疆廣西還是偏遠、封閉、落後的代名詞,從南寧到廣州中途要在梧州搭乘輪船順江而下,大致歷時3天。而現在,隨著南廣鐵路的開工建設,人們有望從南寧坐火車3個小時到達廣州。曾幾何時,廣西人還在為自身“不東不西”徬徨不已,現在東盟、北部灣經濟區等新概念時不時在街談巷議中出現,區域經濟合作的機遇已經叩響了廣西發展的大門。
位於南疆邊陲的廣西,經過50年的艱苦奮鬥、科學發展,如今已經站在我國對外開放前沿的新起點上。
打基礎 強民生 廣西從追趕起步
靠近中越邊境的廣西寧明縣那梨邊貿點,既不通電也沒有電話,當地的八角、松香等優質特産因為道路太爛根本就運不出去,大都是以貨易貨的地攤式交易,邊民只要能做成一筆買賣就心滿意足了。這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廣西邊境地區的真實寫照。
忽如一夜春風來。在中央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穩步推進,廣西這個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興建了一大批鐵路、高速公路、機場項目,長期滯後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産自西川腹地的芬芳美酒一天之內可以抵達廣西首府南寧,來自北部灣畔的上等海鮮隔天即可登上川渝地區普通人家的餐桌。1992年,中央審時度勢提出“要充分發揮廣西作為西南地區出海通道的作用”,廣西加快了以交通、通信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構築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公路主骨架和西江內河航道,從而把北部灣沿海港口與四川、重慶等大西南腹地緊緊連接在一起。
60歲的楊柳燕1973年從廣西東蘭縣嫁到相鄰的鳳山縣鳳城鎮長峒村,住在一個名叫金勾洞的窮地方。遍地石頭、缺水少土的日子讓她倍感失望。2005年在政府幫助下,楊柳燕搬到村裏柏油馬路邊,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樓房,還用上了沼氣。
進入新世紀以來到現在,廣西先後集中力量在條件艱苦地區實施了一系列以改善民生為主要目標的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修公路,建沼氣池,充實基層衛生院,如今邊境地區、革命老區、大石山區面貌一新,像楊柳燕這樣的大批貧困地區群眾從中受益。2007年廣西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2429元,同比增長16%,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為48萬,而1986年全國開展大規模扶貧開發之前,廣西農村貧困人口多達1500萬。
東盟視角打開廣西對外開放新窗口
只有開放發展才有希望。在位於中越界河北侖河廣西一側的東興市,流行一句非常響亮的口號:“上山、下海、出國”,這標語甚至被印在巨大的宣傳板上,隨處可見,充分反映了廣西人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迫切願望。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標誌著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進程正式啟動。按照協議,中國與東盟將在更深層面加強和增進各締約方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投資全方位合作,自貿區建成後將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
面向東盟國家實施對外開放,邊疆廣西站到了國家戰略的前沿。從200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在廣西南寧舉辦,目前共有20多位國家領導人、800多位部長級貴賓出席博覽會,吸引了11萬多名客商參展參會,展位數達1.5萬多個,參展企業9500多家。
廣西社科院副院長古小松説,從“江河共融”到“合作印鑒”,從“珠聯璧合”到“同舟共進”“金橋飛架”,連續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不同的主題下,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開闢了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合作渠道。2008年10月22日至25日,第五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舉辦。短短4天時間,本屆博覽會舉行了31場投資推介活動,博覽會共簽訂國內外合作項目352個,總投資額1000多億元人民幣。
每逢週末,南寧市朝陽花園一帶都會找到越南人的身影——隨著“南疆國門第一路”南友高速公路的開通,利用週末到南寧採購已經成為這些越南人的習慣。位於南寧鳳嶺核心區的東盟商務區眼下是一個如火如荼的大工地,鱗次櫛比的高樓不斷崛起,部分商務聯絡處已經竣工,領事館區和商務園區開工建設。作為中國廣西對接東盟各國的橋梁和窗口,構想正在趨於實現。
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加快發展讓廣西持續收穫。2007年廣西GDP超過5880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增速連續6年超過10%。2007年廣西引進自治區外、境內實際到位資金達到1072.39億元,同比猛增74.25%。
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統計,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5年以來,廣西對東盟國家進出口貿易額由2004年的10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29.1億美元,廣西引進東盟國家的投資額從2004年的2449萬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1.3億美元,年均增長76%。“從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到改革開放大前沿,這就是開放的魅力,這就是區域經濟的魅力。”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局長鄭軍健説。
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和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
廣西機會還遠遠不止于中國-東盟博覽會。廣西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接合部,南擁北部灣,背靠大西南,東連珠三角,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接壤,涉及泛珠三角、大西南經濟、大湄公河次區域等多個區域經濟合作,區域經濟引領下的開放開發熱潮已經席捲八桂大地。
時間轉到2008年初,廣西再次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2008年1月1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標著這一地區的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5月29日,欽州保稅港區獲國務院批准設立,這是全國第6個保稅港區,也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保稅港區,進一步凸顯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國家戰略佈局中的重要位置。
按照國家的戰略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核心是努力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資訊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管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瑞賢表示,這一新的變化意味著廣西在國家戰略佈局中的重要性被廣泛認識,也為加快廣西發展贏得了更多外部資源,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近幾年,一批重大産業項目相繼落戶北部灣經濟區,在建和擬建的重大産業項目總投資達3000億元,其中投資超過10億元的重大産業項目達到32個。石化、鋼鐵、能源、林漿紙、電子資訊、輕工食品等産業佈局正加快形成,兩年多來共完成投資400多億元。位於欽州市的中石油千萬噸煉油項目部分主體工程將於今年底建成,預計建成投産後每年可加工原油1000萬噸,生産成品油670多萬噸,以及其他石化産品,形成400多億元的工業産值。另一個被稱為“廣西有史以來計劃投資數額最大、起步最高,具有世界一流技術裝備、一流産品品質、一流規模效益的工業項目”——總投資686億元的防城港千萬噸級鋼鐵基地也正在抓緊建設。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表示,廣西必須緊緊抓住當前的大好機遇,應對挑戰,深入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以北部灣經濟區為龍頭,加快改革開放和發展步伐,努力建成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地區之後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