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恩泉:兩岸應打造大中華出版共同體

時間:2010-08-06 15:44   來源:台灣網

  兩岸出版交流越來越蓬勃,臺灣圖書出版協會理事長陳恩泉在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表示,兩岸應共同打造“大中華出版共同體”,從合作編纂“中華大辭典”出發,簡繁體文字對照、拼音對照、同時編譯紙本與數位兩種版本,若此工具書可以具體實現,將為“大中華出版共同體”奠下基礎。

  陳恩泉進一步指出,兩岸追求“大中華出版共同體”可以透過兩會現有的機制來建立。首先,成立“兩岸版權交易協調中心”,關於兩岸出版交流版權衍生的問題,應該要深入探討。第二,支援臺灣出版業界成立“臺灣出版商會”,為有意願在大陸投資的出版同業服務,協助臺資出版業與當地政府部門聯繫,維護企業與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陳恩泉表示,出版文化事業因為經濟效益不明顯,雖然是兩岸交流的先行者,但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多次舉行,卻未對出版業界解決兩岸交流的問題。不過,他也説,“行政院新聞局”與“陸委會”日前已經要求該會提供意見,年底舉行的第七次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將可望將出版交流列入討論議題。

  陳恩泉建議,兩會領導人會談如果討論出版交流問題,最重要是兩岸出版該怎麼合作。另外,就是版權貿易、盜版的問題,也應該將數位出版列入討論議題中。

  陳恩泉是兩岸出版交流先鋒,從事此工作已22年,他的經歷就是兩岸文化出版交流歷史。陳恩泉回想這20幾年的出版交流過程突破許多困境,現在出版交流真的往來太頻繁,兩岸交流真的很熱絡。

  陳恩泉回憶1988年第一次參與上海圖書展覽表示,因為這是兩岸第一次出版交流,大家首次見面難免尷尬。當時從上海市長卸任的汪道涵,擔任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此展覽由汪主持,汪在致詞時提到“兩岸同宗同文”,是否可從文化交流開始。之後的懇談會,陳恩泉也回應,是否要成立兩岸民間單位進行交流,1990年後就成立民間團體海協會、海基會,成為兩岸交流的窗口,在兩會還沒成立前,他就提此建議,感覺很有成就感。

  陳恩泉説,兩岸開始互相定期展覽圖書是從1988年開始,臺灣首次到大陸展覽繁體版圖書,一開始是隔3年辦一次,一直到2000年才每年舉辦一次,這也是交流年次跟屆次不一樣的原因。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