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10月14日重陽節,麗水縉雲見

2021-09-30 15:43:00
來源:浙江發佈
字號

  經全國清理和規範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工作領導小組批復同意,辛醜(2021)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將於10月14日(重陽節)在麗水市縉雲縣舉辦,主辦單位為浙江省人民政府,承辦單位為麗水市人民政府、縉雲縣人民政府。

  9月29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相關情況。

  今年祭典活動的主題是:四海同心祭始祖,共同富裕啟華章。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華夏文明的開拓者和奠基者。5000多年前,軒轅黃帝率領部族開疆拓土、一統華夏,開啟了璀璨的中華文明。黃帝文化始終激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祭祀軒轅黃帝不僅是緬懷先賢的儀式,也是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

  縉雲仙都黃帝祭典之前都是由市縣主辦,本次經批准為由浙江省政府主辦,規格更高、標準更高、影響更大。

  今年的仙都黃帝祭典將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並全力推廣中國仙都黃帝祭典網路祭祀平臺,邀請全世界華夏兒女在網上參與獻花、祈福等互動活動。

  縉雲縣是全國唯一以軒轅黃帝名號命名的縣。據專家考證,縉雲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始於東晉年間,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1998年

  重建黃帝祠宇後,每年由麗水市人民政府或縉雲縣人民政府主辦祭祀典禮。

  2011年

  “縉雲軒轅祭典”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4年

  成為浙江省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保留的節慶項目。

  2021年7月

  經全國清理和規範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工作領導小組批復,同意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主辦單位變更為浙江省人民政府,一年一屆。

  至此,浙江縉雲與陜西黃陵、河南新鄭形成了三地共祭、層次相當的全國軒轅黃帝祭祀格局。

  2021年

  省委提出,要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構建起以文化力量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新格局。

  組織仙都黃帝祭典活動,就是為了更好地借助這個載體,助力打造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增強全球炎黃子孫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通過深入挖掘、充分釋放黃帝文化的品牌力量,促進文化浙江、詩畫浙江建設,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中國氣派、浙江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以文化力量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助力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

  浙江省、市、縣三級層面對此次祭典活動非常重視:精心組織大典,力求莊重、典雅、肅穆;細緻做好保障,各項活動安排、聯絡服務、安全保衛、疫情防控等都在抓緊推進和不斷優化中;全面提升環境,力爭以最整潔、最美麗的環境迎接各方賓客;同時注重豐富內容。目前,各項籌備工作總體進展順利。

  黃帝文化是甌江山水詩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深入挖掘黃帝文化、推進詩路文化帶建設上,葉菁認為應該重點把握好三個關鍵詞。

  深化。不僅要研究黃帝文化,還要把黃帝時期的先祖先賢以及山水文人進行系統挖掘謀劃,合理佈局,使他們逐步從一種文化標誌內化成浙江的歷史烙印。

  物化。關鍵是把文化衍變為産業,讓抽象的文化意涵通過具體的形象載體得以還原和傳播。可以通過藝術創作,讓先祖先賢等歷史人物藝術化、雕塑化,成為城鄉空間裏的一個個可視性的藝術;也可以運用現代技術,將其整合成可視化作品。

  轉化。“詩路”不僅是文化帶,同時也是産業帶。在推進甌江山水詩路當中,可以把黃帝文化植入其中,把詩詞變成産品,把文化旅遊的資源轉化為文化旅遊資本,這樣才能夠讓詩路文化興在筆墨間、旺在實景裏、落在山水中。

  前不久,袁家軍書記在省委文化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為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注入強大文化力量。在郎文榮看來,今年的縉雲仙都黃帝祭典經批准為由省政府主辦,不僅推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利用和開發,更進一步推動了麗水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山區樣板建設。

  以黃帝文化為基點,以仙都黃帝祭典為平臺,深挖本土文化的時代價值與精神內涵。在黃帝文化的研究傳承中,找到與浙江和麗水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結合點。

  通過祭典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麗水和縉雲作為中國南方黃帝文化研究中心的影響力,提升麗水乃至浙江在兩岸三地和全球華人精神世界中的地位。

  以仙都黃帝祭典為媒介載體,助力打造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全球炎黃子孫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做好推介宣傳,以文化輸出助推旅遊發展,打造富有時代特色、地域特點、文化底蘊的IP,拓展共同富裕新發展空間,實現從“文化覆蓋”到“生活富裕”,讓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見、群眾可感。

  對於縉雲與軒轅黃帝之間的淵源,王正飛作了進一步闡釋。

  中國2000多個縣級單位中,縉雲是唯一一個以軒轅黃帝名號命名的縣。很早以前,縉雲的老百姓就將仙都的鼎湖峰作為始祖軒轅黃帝來祭拜。東晉年間,鼎湖峰下已建有“縉雲堂”,是祭祀軒轅黃帝的重要場所。唐天寶七年,唐玄宗敕改“縉雲堂”為“黃帝祠宇”。1020年,宋真宗派大臣到縉雲仙都祭祀軒轅黃帝,並將祈求國運昌盛的“金龍玉簡”投入仙都金龍洞。1998年,縉雲重建了盛唐風貌的黃帝祠宇並恢復公祭軒轅黃帝典禮。2011年,“縉雲軒轅祭典”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千百年來,謝靈運、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在縉雲留下不朽詩篇,現存摩崖石刻和題記126處,是江南最大的摩崖石刻群,也充分證明了縉雲黃帝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深遠影響。

  仙都黃帝祭典受到了國內外史學界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多次相聚縉雲,追尋黃帝文化南遷的足跡。中國先秦史學會、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浙江省歷史學會等單位三次在縉雲組織召開高規格的黃帝文化學術研討會,確認了縉雲作為“中國南方黃帝文化輻射中心”“中國南方黃帝祭祀中心”“中國南方黃帝文化研究中心”的重要地位。

[責任編輯:馬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