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赴臺陸生走進大陳島:傳承墾荒精神 永續兩岸親情
中新網臺州7月29日電(記者 范宇斌 通訊員 王艷)“思歸亭下盼回歸,我們臺州市赴臺陸生盼著海峽對岸的大陳鄉親們能常回家看看。”29日,浙江省臺州市赴臺陸生李同學參與了“走進大陳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夏令營活動後感慨道。
大陳島位於臺州灣東南海域,歷史上與臺灣淵源深厚。西元230年,衛溫船隊從臺州章安港啟程,經大陳島,遠航至臺灣。20世紀50年代,約1.5萬名大陳島居民遷至臺灣各地,發展至今約15萬餘人。
近日,10多名臺州赴臺陸生走進大陳島,感受了一次大陳人文歷史、大陳島今昔巨變和兩岸親情連結的體驗之旅,亦是一趟“墾荒精神”的體驗之旅。
盛夏的大陳島,碧海藍天,陸生們漫步烏沙頭棧道,瞻仰大陳島墾荒紀念碑,走進大陳島臺胞文史館,體驗大陳風情,尋訪歷史印記。
陸生林同學是第一次登上大陳島,島上的一磚一瓦、一碑一字令她感慨,“有了先輩們的艱苦創業,才有我們這一代人擁有的幸福。作為臺州赴臺陸生,我們更要珍惜當下,學有所成。”
陸生赴臺學習,親歷兩岸交流。在陸生李同學看來,“我們生於臺州,學習之餘,可以走訪台灣的大陳新村,用臺州方言與大陳鄉親們聊聊天,讓他們看看臺州青年的模樣,了解故鄉發展變化。”
考察之餘,陸生們還走訪了6戶老墾荒隊員,傾聽親歷者述説往事。專門拍攝大陳島的攝影專家程建平則以大陳人的視角,向陸生們介紹了大陳島歷史變遷、墾荒精神內涵等。
在大陳島墾荒紀念碑處,陸生阮同學談道:“那時,登島墾荒的青年志願者們一定想像不到今日大陳之富饒,我們不應忘記前輩們所付出的一切。”
陸生朱同學則認為,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不是讓大家去吃當年墾荒隊員一樣的苦,它的價值在於精神傳承,喚起大家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新時代青年更需傳承墾荒精神。”大陳島墾荒精神研究學者盛躍明表示,“墾荒精神也是各行業各領域所需要的精神力量,青年人應當身體力行、積極向上,展現奮發圖強、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