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憶昔撫今 臺灣學子傾聽西南聯大傳奇往事

2018-07-18 15:13: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華夏經緯網7月18日訊(黃 楊)一座戰火紛飛依舊難磨風骨的大學,一座只存在八年的大學,一座“衣冠南渡”只為延續火種的大學,這就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鑄就“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的大學。

  7月17日上午,參加2018“七彩雲南民族文化研習營”的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20余人走進國立西南聯大原址,在雲南師範大學老師的帶領下,沿路參觀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原教室、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紀念標柱、“一二一”運動四烈士墓,並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博物館重溫了那段南渡北歸的傳奇往事。

  研習營師生一行參訪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攝/黃楊

  憶往昔聯大傳奇耀古爍今

  西南聯大,全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誕生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與文化命脈,北大、清華、南開三大名校聯合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于1938年西遷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夏宣告結束。

  西南聯大在昆明的八年裏,大師雲集,人才輩出,艱苦的環境並未磨滅愛國師生的滿腔熱情,聯大師生用讀書人的血性與風骨承擔起國家與民族的重擔。從西南聯大走出的共有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4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走過刻有“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牌,越過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三位校長的半身雕像穿過“121”運動紀念長廊,研習營師生一行來到了看似破敗卻並不平凡的“茅草屋”前。這座“茅草屋”便是當年由建築大師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建造的聯大校舍,如今這個挂著“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原教室”白色牌子的校舍內依舊可見當年模樣。朱紅色的火腿椅分四列十余排擺開,黑板兩側懸挂著西南聯大校歌和聯大師院院歌,仰頭還可見聯大校徽。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原教室”

  “停課賞雨”的經典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當年,聯大經濟係教授陳岱孫上課時,因雨聲打在鐵皮屋頂上響聲太大,學生根本聽不到講課聲,陳岱孫無奈便在黑板上寫了“靜坐聽雨”,並笑稱“正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研習營師生一行參訪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撫今朝兩岸青年續寫時代新篇章

  “震撼”、“感動”!回顧西南聯大的八年曆史臺灣師生用的最多的就是這兩個詞。研習營指導老師謝明俊對記者談到,大學時曾讀過鹿橋寫的《未央歌》,並透過這本書對西南聯大有所了解,時隔多年來到走到歷史現場,“其實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因為你會覺得記錄在書本裏的東西,你親身看到,親身到來,感觸就特別深”,“站在那個土地上就覺得整個人,整個心靈的時空架在裏頭,非常非常感動。”

  謝明俊感慨的表示,前輩們這麼辛苦的條件下還努力鑽研學問,當年出了眾多學術頂尖人物,“如今物質文明太好了,我們反而落後很多。”

  來自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的李婉瑜在談及參訪感受時,也同樣用了“震撼”來表達她的心情。她表示自己從未參訪過歷史如此悠久的大學,“以前高中歷史課本會出現的一些地方,然後居然就真的來到了”這讓她感覺非常特別。

  國立西南聯大的故事並未完結在戰火紛飛的歲月,它的自強、責任、勇氣與擔當的精神依舊在兩岸青年身上得到延續,只要朗朗書聲不輟,民族文脈不斷,兩岸未來新的篇章必將越書越精彩。(完)

  責任編輯:徐亞旻

[責任編輯:馬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