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炎帝陵景區簡介
2021-07-27 14:2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炎帝陵景區位於高平市神農鎮莊裏村南部。相傳遠古時期,神農炎帝就在上黨地區周邊活動,曾在羊頭山一帶得嘉禾、播五穀、制耒耜、嘗百草,開創了中華五千年農耕文明 醫藥文明。神農炎帝晚年在炎帝嶺以身嘗藥,因誤食“百足蟲”而中毒身亡,長眠於此。
據歷史記載:軒轅黃帝時封炎帝後裔參盧于潞,守其先塋,以奉神農之祀。炎帝陵旁有五穀廟,早年建築規模宏大,四週建有城墻,分上下兩院。現僅存正殿五間,為金元時期重建。院內有一古柏殘根,徑約3米,專家考證有五千年的生長歷史。炎帝陵原有墳冢、圍欄和甬道,後皆不存。上世紀九十年代,炎帝陵石碑重見天日,該碑為明萬曆三十九年(西元1611年)生員申道統所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炎帝陵石碑。
炎帝陵歷經數千年風雨滄桑,建築損毀嚴重,修復炎帝陵成為廣大炎黃子孫的強烈願望。2013年以來,在國臺辦和省委、省政府,晉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海峽兩岸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援下,啟動了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于2014年5月開工建設,至2016年5月工程告竣。修復後的炎帝陵景區總佔地面積600余畝,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殿堂房屋308間。景區建築群均為木構,並採用了晉東南傳統祭祀建築手法和宋式建築風格,充分彰顯了炎帝陵威嚴肅穆的宏偉氣勢和古樸端莊的歷史風貌,建築格局為四進三重院落。景區目前共有人文及自然景觀20余處,2019年,炎帝陵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2016年至2020年,連續五年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拜祖典禮”。截止到目前,10000多名臺灣同胞、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位海外僑胞,數萬名炎黃子孫曾親臨盛典,拜謁中華人文始祖,共祈中華復興!
景區自運營以來,共接待海內外遊客近100萬人次,正在成為神農鎮“炎帝文旅小鎮”的核心景區,成為高平炎帝根祖文化旅遊的王牌,成為炎黃子孫尋根問祖、謁陵掃墓的神聖之地。海峽兩岸同胞民間拜祖大典也正在成為增進兩岸同胞民族認同、推動兩岸文化經貿交流的重要平臺。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