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綿陽鹽亭嫘祖陵公園

2021-09-26 10:2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北祭中華之父黃帝,南祭華夏之母嫘祖”。 嫘祖,亦稱“蠶神”,係軒轅黃帝的元妃,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也是蠶桑文化和絲綢文明的發明創造者,與炎帝、黃帝同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四川鹽亭縣是中華人文女祖嫘祖的出生地和歸葬地,被譽為“華夏母親之都,世界絲綢之源”。 2018年,鹽亭縣嫘祖陵風景區獲批為“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2021年7月12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宣佈在四川綿陽鹽亭嫘祖陵公園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鹽亭建縣于東晉安帝義熙元年(西元405年),距今已有1600年曆史,歷史上因境內鹽鹵出産豐富而得名“鹽亭”。這裡自古重蠶桑之業,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跡和民俗、民間文化,境內出土了大量的銅蠶、金蠶、石紡輪等文物和古桑化石,流傳著眾多有關嫘祖的民間傳説。《山海經》《竹書紀年》等先秦典籍以及《史記》《蠶經》《農書》《通鑒外紀》等史書均有黃帝、嫘祖與巴蜀的記載,並佐證嫘祖出生於西陵,而鹽亭正是西陵古國所在地。此外,唐代韜略家、李白之師趙蕤的《嫘祖聖地碑》、東漢“字聖”許慎的《説文解字》以及近代大量專家學者也從不同角度科學論證了鹽亭是嫘祖故里。民間在農曆二月初十嫘祖誕辰日(又稱“先蠶節”)拜祭嫘祖活動自西周開始已延續上千年。
  嫘祖文化不僅是鹽亭獨特的文化標識,也是炎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産和精華。嫘祖文化體現了“美、愛、和、善”的豐富內涵:嫘祖首創蠶桑,法製衣裳,是中華文明起源之根,體現一個“美”字;嫘祖始興嫁娶,崇尚禮儀,是中華文明禮儀之德,體現一個“愛”字;嫘祖協和百族,帛化干戈,是中華文明和諧之道,體現一個“和”字;嫘祖輔弼黃帝,奠定國基,是中華文明發展之本,體現一個“善”字。這些崇高精神品質代代相承,已成為推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尤其是嫘祖文化中蘊含的遠古時代的創新創造精神,對於今天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創新發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進一步提升嫘祖文化傳播力與影響,2011年,鹽亭縣政府投資20億元人民幣打造嫘祖文化旅遊産業,嫘祖陵公園作為重點項目,已完成7億元的投資建設。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通過來川參訪交流等機會接觸並了解嫘祖文化。
  自2016年起,“海峽兩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動”已成功舉辦五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活動暫停舉辦),累計接待臺灣同胞1000余人次。五屆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元,融紀念、文化、旅遊、學術、經貿于一體,包括嫘祖祭祖大典、嫘祖文化研討會、海峽兩岸著名書畫家筆會、海峽兩岸著名詩人鹽亭詩會、家風家教高峰論壇、 “天府寶島工業設計大賽”之絲綢産品創新設計專題賽、海峽兩岸(鹽亭)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等系列豐富活動,有力推動了鹽亭與臺灣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成為兩岸民眾表達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之情,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兩岸同胞了解,促進兩岸交流融合發展的盛會。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第五屆海峽兩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動得到創新舉辦。2021年3月22日祭祖大典當日,在臺灣彰化縣鹿港鎮龍山寺廣場也舉行了祭祖活動。島內200多位基層民眾與鹽亭活動現場進行線上交流,相互分享活動盛況,共同傳承優良傳統、弘揚中華文化。
  “拜謁華夏之母,尋根絲綢之源”。 嫘祖故里鹽亭人民歡迎兩岸同胞歡聚一堂,共襄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大計!
[責任編輯:馬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