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張氏帥府:凝固的歷史 流動的詩篇
中國旅遊新聞網 記者周淮民
張氏帥府,位於瀋陽市沈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8號,歷經雪雨風霜依舊安靜地立於瀋陽故宮之側,因父子兩代人從“大帥府”到“少帥府”,無一不深深烙下了原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千古功臣張學良的印記。
還未走進府內,便能感受那炮火連天的歲月,便能感受張學良為捍衛民族尊嚴的颯爽英姿,也能感受到趙四小姐樓前的不朽傳説。據介紹,張氏帥府始建於1914年(民國三年),1933年建成。全部面積達三萬六千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佔二萬七千平方米。這裡既是張氏父子的官宅,也是私宅,“前政後寢”的建築功能表現地非常鮮明。這樣的建築進府流程、佈局方式,也是張作霖頭腦中權貴思想的物化表現,將自己的府邸比作皇宮寶殿,以期通過建築的表現形式達到張氏政權的至高無上。府內建築風格各異,有中國傳統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樓、小青樓、西院紅樓群及趙四小姐樓等建築。
很多著名的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裡:比如西院的歐式紅樓群是“九 一八”事變前張學良奠基始建,事變後建成的。遊走于帥府,假山、花壇、雨路、亭臺水榭、荷池和隧道既錯落有致,優美恬靜,又宛若迷宮,仿佛迷失在歷史的長河裏。在偌大的帥府中,最有名的還屬大青樓,這裡是張氏帥府的標誌性建築,為倣羅馬式建築,因採用青磚建造,故稱大青樓。
大青樓是民國時期奉天城除鳳凰樓外的最高點。整體建築規模宏大,外部立體浮雕和內部主要房間的壁畫裝飾都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假山南面門上刻有張作霖手書的“天理人心”匾額,北面為“慎行”。山上有亭洞和石階,四週長滿梧桐、皂角樹,假山門洞正對大青樓正門處,為張作霖親自指揮建造,具有防禦作用,曾歷經直奉大戰、東北易幟、處決楊、常、武裝調停中原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一磚一瓦都寫滿了故事和傳説。20世紀後期,“張氏帥府”被國家列為全國優秀近代建築群。
1985年,瀋陽市人民政府依法以“張氏帥府”稱謂公佈這一建築群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遼寧省政府也以“張氏帥府”名稱公佈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國務院以“張學良舊居”稱謂公佈其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遼寧省在此設立“張學良舊居陳列館”。2002年更名為張氏帥府博物館暨遼寧近現代史博物館。張氏帥府是東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名人故居,2004年列為國家AAAA級景區。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