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緬懷中山先生豐功偉績在京臺籍青年拜謁中山陵(圖)

2017-08-19 16:07: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參訪團在中山陵園合影

  華夏經緯網8月18日訊:由北京市臺聯舉辦的“心手相連緣聚華東——2017年在京臺籍青年社會實踐活動”正式開啟。參訪團一行40余人18日上午來到江蘇南京拜謁中山陵,烈日炎炎,踏上392級臺階,緬懷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學習中山先生的精神。

  博愛坊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面積8萬餘平方米。它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鍾山風景區內,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

  天下為公

  祖籍臺灣花蓮的李弘先生對於中山陵之行感觸頗深。他表示,這是一次緬懷之旅,孫中山先生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中國從此開始走向復興的道路,為今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指明瞭方向。他説,在國家民族那麼危難的時候,孫中山先生鞠躬盡瘁,這是我們後人應該學習的,現在國家蒸蒸日上,發展那麼好,作為當代的年輕人,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工作。

  俯瞰中山陵園

  祖籍臺灣臺北的蘇慧是第一次來中山陵,她感覺392級臺階非常震撼,看到了孫中山先生雕像,想到了那段歷史,她覺得作為一個臺胞更有一份責任感。

  祖籍臺灣新竹的高淦説,中山陵給人一種非常莊嚴的感覺,通過導遊講解,他知道了392級臺階設計和松樹代表將士的寓意,讓他對中山先生肅然起敬。

  巍峨雄偉的中山陵

  據悉,中山陵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音樂臺、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色調和諧統一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且均為建築名家之傑作,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圖/文虞鷹)

  責任編輯:張暉

[責任編輯:馬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