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族譜見證兩岸血脈相連

2019-10-27 14:0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信陽10月27日電 (張因祥)“族譜印證了閩臺兩地與固始的歷史淵源,回答了‘我們從哪來?祖先在哪?’的問題,也為臺灣同胞尋根謁祖提供了實物證據。”27日,在河南固始縣參加第九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如是説。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資料圖。<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p  align=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資料圖。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

  位於河南南部的固始縣,素有“中原第一僑鄉”之稱。從晉唐到兩宋,固始先民多次大規模移民南遷,將中原文明的火種播撒在八閩大地,其後裔漸次播遷至閩、粵、臺、港、澳和海外各地,造就了“臺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獨特根親文化現象。

  25日至27日,為期三天的第九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在固始縣舉辦,來自海內外各姓氏宗親代表2500余人前來尋根問祖。作為本屆根親文化節的重點項目之一,“固始南遷先民姓氏源流族譜展暨交流聯誼活動”讓沈文鋒深有感觸。

  “固始與閩臺緣博物館關係緊密,兩家曾多次互訪、聯誼、交流。”沈文鋒稱,“南遷先民姓氏族譜展”主要依託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藏資源,發動海內外各姓氏宗親組織廣泛收集、科學篩選、集中展示族譜(家譜)史料、實物,並以實物印證固始與閩臺地區無可辯駁的淵源關係。

  據悉,坐落在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大陸與臺灣歷史關係文化淵源的專題博物館,講述的是閩臺兩地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歷史文化脈絡。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閩臺兩地,血同緣,根同宗。臺灣大多數人的祖籍在福建,祖根在固始。”沈文鋒稱,據文獻記載,臺灣地區100個大姓中,有63個姓氏族譜上清楚地標示祖籍在“光州固始”。

  目前,閩臺緣博物館館藏族譜已達9700多冊,涵蓋兩岸164個姓氏,建立有族譜資訊資料,開放了兩岸譜牒查詢對接平臺。越來越多的臺胞通過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內的譜牒資料,尋找到了自己的根脈。

  “姓氏文化是一種凝結的情緣,而族譜則是兩岸民眾追根溯源、尋親謁祖的載體,見證兩岸骨肉親情血脈相連。在閩臺,‘固始’這個祖根地的符號被刻在廟堂上、記在家譜裏,融入血脈中。”沈文鋒認為,“光州固始”已將豫、閩、臺三地同胞緊密聯結在一起。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閩臺同胞前往固始尋根,其故土之情難以言喻。

  沈文鋒建議,作為唐人故里、閩臺祖地,固始縣可以族譜為媒介,以根親文化節為載體,加大對文化資源的整理、挖掘、保護和開發,深化兩岸交流,在傳承弘揚中原文化、增進文化認同和情感契合、凝聚全球華人力量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完)

[責任編輯:馬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