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最“根親”的博物館:600本族譜供海內外華人在固始尋根問祖

2021-05-17 14:00:00
來源:瀟湘晨報
字號

  大河報記者 李鑫 楊小燕

  “固始縣根親博物館以姓氏尋根為主題,是河南省唯一以姓氏尋根為主題的博物館。近年來,接待了不少國內外尋根問祖的遊客。在5.18國際博物館日,我們還精心謀劃了多項精彩活動,以為廣大公眾提供了更好的文化體驗。”5月17日下午,固始縣根親博物館館長龔平告訴記者。據悉,作為傳承文化遺産的殿堂,固始縣根親博物館已成為固始城市的靚麗名片,更成為對外根親聯誼的紐帶和文化交流的平臺。

  特色展館,提供尋根問祖交流平臺

  17日下午,記者探訪了位於固始縣城南新區蓼城大道西側的固始縣根親博物館。佔地4000平方的展館大氣莊重。在展館的序廳中,記者見到懸挂有玄鳥的標識,序廳上方懸挂著印有多個姓氏的紅燈籠。龔平介紹,玄鳥寓意為“燕歸來”。歷史上,固始曾有番國、婁國、蔣國、蓼國之稱,所以固始是婁、番、蔣、廖、甄、孫、英、黃等姓氏的發源地之一。

  據介紹,展館以固始歷史上四次向東南沿海移民為主線,以中原文化與閩南文化、客家文化一脈相承為主題,分固始士民徙閩條件、陳氏將軍入閩、三王入閩、兩宋士民入閩四部分進行展示,重點突出了開漳聖王陳元光、閩王王審知兩位領軍人物的生平事跡、開疆拓閩的豐功偉績和澤被後世的深遠影響。

  固始是“唐人故里,閩臺祖地”。陳氏將軍入閩、三王入閩,帶去近2萬人口一百多個姓氏落戶于閩南地區,為閩南地區的發展作出了非常寶貴的貢獻。2014年,固始縣根親博物館向社會徵集到40余個姓氏150余本族譜進行展覽。現如今,館內已收藏了53個姓氏近600本族譜,供世人查閱。每年,不少人慕名而來尋根問祖。

  2012年,固始縣根親博物館成功申報為國家三級博物館,並被中臺辦、國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展館自2008年開館以來,年均接待10萬人次。

  300余件文物彰顯厚重人文

  在固始縣根親博物館裏,記者還見到展品中兩小塊塊金光閃閃的金幣。“雖然它是固始縣根親博物館裏收藏的最小的文物,可是卻是‘鎮館之寶’,也是國家一級文物,它就是最早流通的黃金貨幣‘郢爰’。”龔平微笑著向記者介紹。記者見到,兩塊郢爰其中一塊長2.5釐米,寬約0.3釐米,重29克,另一塊長5.7釐米,寬1.6釐米,重51克。“這種貨幣含金量一般在90%以上,流通僅限于上層社會,而且只在國際禮聘、遊説諸侯、國王贈賞、大宗交易時才使用。”此外,記者還見到了新石器時期的卜骨、獸齒、陶拍、陶網墜等文物。展廳裏的春秋戰國時期“蟠虺紋帶蓋通鼎”內,還保存有近三分之二的液體,讓人驚嘆的同時也引人遐想。

  記者了解到,固始縣根親博物館還以出土文物為主線,集中展示了從新石器時代到近代的各類精品文物300多件,凸顯了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文化形態和厚重的人文歷史。

  “我們通過集中展示文物發現、發掘過程,文物的歷史背景,固始四次南遷移民歷史,固始與閩臺淵源關係,涉臺曆史名人及南遷先民開疆拓閩歷史功績,姓氏源流、譜牒和書畫作品,民間交流互動等資訊,綜合運用實物模型、場景再現、三維動畫、多媒體、圖表數字、文字説明等表現手法,翔實詮釋豫閩臺一脈相承的歷史淵源和根親文化的獨特魅力。”龔平表示。

  為了迎接“國際博物館日”,固始縣根親博物館將開展“館藏精品文物圖片展”、“館藏精品文物圖片展”等活動,以文物為載體,講述好歷史故事,增強人們對家鄉文物的感性認知,進而了解家鄉的歷史,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

  此外,固始縣根親博物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弘揚根親文化、提升全民素養、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馬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