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湖南“陽明山”——臺灣“陽明山”攜手合作

2011-07-26 14:39: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山名同名,文化同脈

  臺胞尋根問祖,文化雙向交流

  今年4月20日,湖南雙牌召開“第五屆中國陽明山‘和’文化旅遊節暨海峽兩岸陽明山旅遊合作與發展論壇”,自此,到湖南雙牌陽明山的遊客絡繹不絕,其中有一大批遊客是來自寶島臺灣的遊客,給陽明山旅遊添加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原來,這些臺胞只知道臺灣有陽明山,不知道湖南雙牌也有陽明山,更不知道湖南陽明山的歷史文化的淵源。臺胞遊覽雙牌陽明山後,得知兩山同名,文化同脈,而且湖南陽明山的文化是臺灣陽明山文化之淵源,臺胞都為之而感嘆!

  臺灣陽明山和永州的陽明山,一名兩山,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卻文化一脈。臺灣陽明山原名“草山”,是為紀念明朝理學家王明陽而改名。王明陽名王守仁,因以他的陰陽理學而稱著,被人稱為“明陽”先生,他的陰陽理學傳入日本,曾影響了日本的明治維新和東南亞400多年。永州陽明山下的周敦頤為聞名世界的理學鼻祖,其理學被後世的學者演變為八大派:這就是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司馬光的朔學;南宋時有朱熹的閩學、陸九淵兄弟的江西之學,明中期則有王守仁的陽明學。理學在歷史上又稱為道學,難怪有學子感嘆:“悟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瀟水余波。” 北宋周敦頤因崇尚《周易》的“頤卦”而改名敦頤,以誠主靜,立太極建人極而成為理學的開山鼻祖。王陽明繼承《周易》“一陰一陽”為之道而創“心學”,獨樹理學一幟。理學就其宗旨而言,是人的身心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宇宙的和諧,所以,海峽兩岸的陽明山舉辦“和”文化旅遊節,有著歷史和現實的重要意義,是兩岸炎黃子孫,血脈相連,文化相承的又一見證! 雙牌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中腹,是一個集林區、水淹區于一身的省級貧困山區縣。雙牌面對對臺資源少,區位優勢不明顯的現狀,創造性地抓住兩岸陽明山同名同姓這一特點,圍繞把陽明山打造成對臺交流基地來開展工作,雙向交流不斷拓展。據統計,截此到目前,臺灣同胞來雙牌尋根謁祖、進香朝拜、宗親聯誼、觀光旅遊、投資考察的臺胞近4300人次,全縣各領域赴臺交流近200人次,帶去寶島的各種推介宣傳資料6種近2000冊。

[責任編輯:馬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