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域旅遊 榜上有名海南保亭全力打造大景區

2019-10-15 10:5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全域旅遊 榜上有名海南保亭全力打造大景區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海南省中南部,總面積1153.24平方公里。全縣戶籍人口16.78萬人,黎族、苗族為世居民族,佔總人口的66.7%。近年來,保亭縣以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為契機,把推進創建工作作為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國際化進程和提升城市品質的有效途徑,全力推進創建工作,探索出一條以旅帶農、興旅富民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之路。

  2019年9月初,文化和旅遊部公佈了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保亭縣榜上有名,現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2個,4A級旅遊景區1個。“呀諾達”景區榮獲全國用戶滿意工程活動(服務類)用戶滿意證書;“呀諾達”“檳榔谷”景區獲評全國旅遊標準化試點單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5.2%,空氣品質達優良級標準,地表水水域環境品質達到GB3838Ⅱ類標準,在海南全省率先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

  加強領導 堅持統籌推進

  在推進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中,保亭縣堅持以全域旅遊發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搶抓機遇打造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鄉村振興“旅遊版本”。一方面立足綠水青山資源,激發全域旅遊活力;另一方面,以全域旅遊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帶動群眾參與全域旅遊建設,端牢“守綠護藍”的“金飯碗”。

  為推進創建工作順利開展,保亭縣結合全面深化改革,堅持體制機制創新,全力推進旅遊業從“部門推動”向“黨政推動”轉變,旅遊業從“單部門推動”向“多部門聯動”轉變。成立以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百鎮千村”工作領導小組、共用農莊工作領導小組、重點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等,明確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形成統一協作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産責任體系;完善旅遊服務標準體系,提升服務品質;加大執法力度,相繼成立旅遊巡迴法庭、旅遊稽查大隊、工商旅遊市場管理分局、旅遊與環境資源警察分局,不斷完善“1+3”旅遊綜合執法機構綜合監管機制建設;組建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統籌規劃旅遊和文化産業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推進共建共用。

  在創建中,通過大力推進旅遊扶貧和旅遊富民工程,一批貧困村、貧困戶同時成為全域旅遊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截止2018年底,全縣旅遊産業有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290戶4398人脫貧,佔建檔立卡戶脫貧人口的16.95%。

  政策引領 推進産業融合

  在推進創建工作中,保亭縣把全域旅遊發展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局,在總體規劃中明確旅遊業為主導産業,産業用地80%以上保障旅遊産業發展。同時配套全域旅遊支援政策、財政投入政策、投融資政策、土地保障政策和人才引進政策等,全方位支援全域旅遊發展。

  在加強政策引導的同時,大力推進産業融合,不斷豐富産品供給,促進旅遊全産業鏈發展。融合“旅遊+城鎮化”,探索出“大區小鎮新村”模式,為特色村鎮建設作出示範;融合“旅遊+水利”,打造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融合“旅遊+文化”,打造全國節慶品牌;融合“旅遊+教育”,打造全國港澳青少年遊學基地。目前,保亭縣已經建成以雨林為主題的5A級景區——“呀諾達”文化旅遊區和以黎族、苗族民俗風情為主題的5A級“檳榔谷”景區,建成七仙嶺國家森林公園。成功創建2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9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1個“五椰級”鄉村旅遊區和50多家農家樂,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榮譽稱號。其中,什進村被評定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在産業融合中,“檳榔谷”景區獲“國家級非物質遺産生産性保護展示基地”稱號,《檳榔古韻》演藝項目被列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推出婚慶旅遊、研學旅遊、低空飛行等一批旅遊新業態。通過融合發展,實現了産業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完善設施 提升服務品質

  一是構建“快進慢遊”綜合旅遊交通網路。克服縣域內無高速公路的困難,開通6條跨縣城際旅遊交通專線、2條網約旅遊專線,正在建設五指山—保亭—海棠灣高速公路。全縣行政村通班車率達90%,農村公路硬化覆蓋率達99.57%,打通了主要旅遊景區、度假區主幹道“最後一公里”。二是遊客服務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建成大本驛站等6個旅遊服務中心,規劃建設覆蓋城鄉、景區的全域旅遊標識牌、導覽圖。三是“廁所革命”實現城鄉覆蓋。2016年以來,全縣共完成63座旅遊廁所建設。在第四次全國“廁所革命”推進大會上,“呀偌達”景區榮獲“人文關懷獎”。四是推進旅遊服務步入資訊化、智慧化。成立保亭縣旅遊數據資訊中心,開發智慧旅遊指揮系統。重要旅遊場所均已實現免費Wi-Fi、通信信號、視頻監控全覆蓋。對旅遊連接線進行旅遊化改造,並配套騎行綠道、觀景亭、標識標牌及諮詢服務中心建設;創新性地開通跨市縣城際旅遊公交、網約公交和“微型公交”服務。通過採取這些措施,保亭旅遊公共服務品質得到全面提升。

  創新發展 點燃旅遊亮點

  科技服務創新。保亭縣已建設成為海南省第一批實現光纖全覆蓋的資訊基礎網路建設達標市縣之一,開發多國語言語音導覽器,引進智慧機器人等。

  扶貧富民創新。探索財政扶貧資金入股景區、景點等旅遊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抱團發展。“檳榔谷”景區被評為全國“景區帶村”旅遊扶貧示範項目;海南布隆塞綠心運營有限公司被評為“公司+農戶”旅遊扶貧示範項目;神玉文化旅遊區獲得海南省扶貧龍頭企業稱號。

  行銷方式創新。一是把旅遊與文化體育等活動進行結合,以“主題旅遊季”為載體,每年定期舉辦“紅毛丹採摘季”、旅遊婚慶季、高爾夫邀請賽、“呀諾達雨林跑”等主題活動,提升了保亭旅遊吸引力;二是充分利用報刊、網路和新媒體等媒體資源,打造融媒體平臺,加大保亭旅遊資源宣傳推廣力度;三是利用高層次活動,開展“請進來走出去”宣傳,全面展示保亭特色旅遊資源;四是積極融入“大三亞旅遊經濟圈”,參加區域聯合行銷活動。同時,做好“山村綠”文章,主動融入“海城藍”三亞,參與“大三亞旅遊經濟圈”聯合行銷活動。

  經過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2018年,保亭全縣接待遊客667.52萬人次,同比增長11.88%,實現旅遊總收入16.64億元,同比增長21.56%。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