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簡介

2021-04-29 13: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辛亥革命博物館
  辛亥革命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彭劉楊路258號,是為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而興建的專題博物館,于2011年10月正式開放,年均接待觀眾100萬人次。
  辛亥革命博物館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館體外觀為“楚國紅”色調,呈“V”字造型,集辛亥革命歷史展示、文物收藏、學術交流和科研等功能于一體。辛亥革命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陳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歷史陳列”由晚清中國、革命原起、武昌首義、創建共和、辛亥百年五個部分組成,以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典型文物為支撐,展示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起因、經過、結果及影響,多角度、深層次地昭示辛亥革命肇造中國共和之基、推動現代文明進程的勳績。常設展“武漢上空的鷹——紀念蘇聯空軍志願隊特展”由團結抗戰 保衛武漢、援華助戰 鷹擊長空、蘇聯英雄  永垂不朽、傳承友誼 再續新篇四個部分組成,重點展現了武漢空戰期間蘇聯空軍志願隊援華的史實以及與中國軍民並肩抗擊日軍的英勇事跡,頌揚中俄人民友誼,昭示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
  辛亥革命博物館致力於打造一座走向社會、貼近市民、服務大眾的博物館,已成為海內外觀眾感受武漢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窗口。   
  楚望臺遺址公園
  楚望臺建於明朝,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是比較有名的風景名勝了。清朝末年,湖北新軍軍械庫由武昌三佛閣遷到此處,儲存了大量槍支彈藥,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軍火庫之一。如今軍械庫已不存,不過從修復過的楚望亭和風雨長廊還是可以看出當年的盛景。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依託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建立的專題性博物館,其前身為清宣統二年(1910年)建成的“湖北省諮議局”。紀念館位於黃鶴樓腳下、蛇山南麓,佔地約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一處典型的中西合璧、庭院式建築群。議場主樓模倣日本議院建築風格、又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特色,設計考究,做工精細,因紅磚紅瓦,武漢人稱“紅樓”。
  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革命黨人敢為天下先,發動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經一夜激戰,佔領武昌城;第二天,在湖北諮議局成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並通電全國,宣佈脫離清政府獨立。此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武昌首義贏得全國響應,湖南、廣東等十四省和最大城市上海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成立,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之終結,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個資産階級民主政府。在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前,鄂軍都督府代行了獨立各省中央政府的職能。新中國成立後,紅樓曾先後被中共湖北省委和省政府、省政協等單位用作辦公場所。1979年,國家名譽主席、孫中山先生的戰友和夫人宋慶齡女士為這裡題寫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和“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兩方匾名。
  1981年,依託舊址而建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該館現佈置有三個基本陳列,分別是位於主樓的《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位於議員公所的《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湖北咨議局史跡陳列》,另有西配樓一樓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導覽》,並不定期在東配樓舉辦臨時展覽。
  該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現有文物藏品兩萬餘件套,年接待觀眾120多萬人次。經過近四十年的建設和發展,該館已成為辛亥革命及其文物資料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教育中心,並成為武漢一處著名的文化景觀,也是英雄武漢“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的源頭所在。
  中山艦博物館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它是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代名艦。中山艦自1913年加入中國海軍以來,歷經“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事件”、“中山艦事件”和“武漢保衛戰”等五大歷史事件。它是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國民革命史上重要的歷史見證物。
  1997年元月,在湖北省政府主持下,中山艦在漢被整體打撈出水。1999年11月,在原湖北船廠開始其修復保護工程。1999年12月,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成立。2001年12月,舉行了中山艦修復保護工程竣工儀式。恢復了1925年“永豐艦”易名為“中山艦”時的歷史原貌,保留了1938年“武漢保衛戰”中被敵機炸沉的歷史痕跡。2006年12月29日,“中山艦旅遊區開工暨中山艦博物館奠基儀式”在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舉行。2008年5月15日至25日,中山艦遷移活動在漢舉行。在重慶長江救助打撈公司的支援下,中山艦由武昌(修復地)順利遷移至金口(陳列地)博物館艦體陳列大廳內。
  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中山艦路特一號,距武漢市中心城區約25公里。博物館為中山艦旅遊區的主體內容,建築面積約為110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7010平方米。館內辟有三大基本陳列《中山艦復原陳列》、《一代名艦——中山艦史跡陳列》及《中山艦出水文物精品陳列》。于2011年9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
  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現有藏品來源主要是中山艦出水文物和社會徵集文物。其內容涉及歷史、政治、軍事、經濟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特色鮮明,而且其文物價值獨具魅力。我館現擁有一批博物館專業人員,自成立以來,先後接待海內外各界政要多人。在基本陳列的基礎上,館內常年舉辦相關主題的臨時展覽,並推出中山艦出水文物巡展,巡展先後到廣州、中山、虎門、香港、臺灣、開封、鶴壁、福州、北京、日本、上海、新加坡、瀋陽、大連、騰衝等地,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被授予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湖北省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稱號。2014年9月,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之一。2017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佔地面積1211.5平方米,建築面積6053平方米,陳列面積300平方米,展線長度100米。1956、1959年武漢國民政府舊址被先後公佈為武漢市、湖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武漢市文物管理部門在南洋大樓三樓300平方米的範圍內,復原了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會場和國民政府部分辦公用房,舉辦《武漢國民政府史跡陳列展覽》,並成立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管理所,正式對外開放;1995年9月被市委、市政府公佈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11月20日,武漢國民政府舊址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武漢市委、市政府將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管理所更名為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2008年11月,被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命名為“武漢市涉臺教育基地”。2016年12月,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併入江漢關博物館,開啟了博物館事業發展新征程。
[責任編輯:馬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