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山翠亨新區獲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全力建設兩岸交流合作示範區

2020-12-30 20:47: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3月28日,在2015中山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洽談會暨第二屆中山人才節開幕式上,舉行了翠亨新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局長程金中宣讀了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關於同意在廣東中山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批復》,並代表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為翠亨新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中山市委副書記鄧小兵代表中山市接受牌匾。

  作為孫中山先生的家鄉,中山市與臺灣有著獨特的歷史和人文淵源,在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具有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中山與臺灣民間往來熱絡,形成了大交流、大合作格局,是兩岸經貿文化更緊密交流合作重要地區。依託孫中山故居和翠亨村而設的翠亨新區,2013年3月掛牌成立,是廣東省轉型升級重大合作平臺。翠亨新區位於中山市東部臨海區域,地處珠江三角洲地理中心。總規劃面積約230平方公里,集中建設區80平方公里,起步區35平方公里。翠亨新區以孫中山這一海內外廣泛認同的一代偉人為重要紐帶,圍繞“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愛國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主旨,按照文化引領、生態優先、産城融合、智慧創新、和諧善治的發展理念,定位為打造海內外華人共有精神家園探索區、珠三角轉型升級重要引領區、嶺南理想城市先行區、科學用海試驗區。翠亨新區建設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具有積極意義,有利於創新兩岸合作交流品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利於發揮孫中山文化資源優勢,建設海內外華人共有精神家園;有利於推動文化建設與城市發展相融合,促進文化強國新路探索;有利於推動珠江口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2014年7月,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復翠亨新區設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基地建設事關中山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謀劃,在廣東省臺辦的大力支援和指導下,加快建設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迅速推進基地戰略規劃,彰顯中山發展新理念。廣東省政協組織開展“以文化為引領高起點建設翠亨新區”專題調研,明確建設定位;市領導帶隊赴山東、福建考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明晰發展思路;邀請兩岸有關專家學者召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翠亨新區)戰略研討會,出謀獻策,引智借力,提升規劃高度。

  ——以打造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示範區,全力助推翠亨新區建設。成功舉辦兩岸退役將領和平書畫展,以及首次在臺南市舉辦第九屆中山臺商子弟夏令營暨中山、臺南師生交流活動,並邀請臺北市中山同鄉會組織第二、第三代中山鄉親返鄉省親交流。舉辦“孫中山研究資源探尋之路”研討會,為第三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預熱”;組織“孫中山研究口述史”課題項目組赴臺採訪、《孫中山與秘書李仙根紀念特展》赴臺展覽,促進孫中山研究的深化推廣以及學術交流。強化對臺工作發展長效機制,成立中山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廣東省臺灣研究中心中山臺灣研究所,擦亮“孫中山文化牌”。

  ——組織中山經貿考察團赴臺,推動基地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由市長陳良賢率隊的經貿考察團,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中山市(翠亨新區)經貿交流會。翠亨新區和政府相關部門與臺灣有關單位簽約項目9個,投資規模6.2億美元,涉及文化創意、光電、金融、産學研等領域,為翠亨新區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中山將以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作為提升翠亨新區戰略地位的切入點,把涉臺因素與地方優勢結合起來,突出文化引領,充分運用孫中山文化資源優勢,強力提升翠亨新區文化內涵和平臺功能,促進中山與臺灣兩地文化交流高端化、産業合作高端化。其中,在第三産業合作領域,中山提出與臺灣共建文化産業園區規劃,未來將通過引進臺灣文化創意、文化會展、文化藝術、文化旅遊、創新金融等平臺,吸引臺灣總部經濟等高端服務業落戶基地,進而構建臺灣智慧産業園、港澳臺創意設計中心、四地文化産業創業園和文化産品製造中心,最大限度地實現兩地經濟優勢互補,取得雙贏;在構建産業對接平臺方面,中山計劃通過加大扶持臺企政策力度,推進兩地産業深度對接。並創新機制,積極探索中山與臺灣兩地合作共建,先行先試的模式和途徑,探索“兩岸共建,四地互動”文化産業發展試驗區建設,把交流基地建設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示範區和重要平臺。(中山市臺務局  林小靜)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