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文化園
2021-09-23 13: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臺辦批復福建省臺辦,同意在福建省永定縣客家文化園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其核心項目為永定土樓景區、客家博覽園以及臺灣名人政要祖地下洋鎮思賢村,以及基地會議中心和餐飲中心天子溫泉度假區。一直以來,永定是龍岩、乃至福建對臺工作的重點地區,對臺交流工作有獨特的品牌和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客家文化方面,與臺灣淵源深厚、交流頻繁、來往密切,是對臺交流的重要載體和紐帶。永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永定客家文化園)是我國第17個、全省第5個、龍岩市第1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基地成立以來,在促進永臺兩地交流往來,增強兩地同胞相互了解,推動永定對臺工作提質增效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永定土樓景區
永定土樓多達兩萬多座,其中圓樓360多座,以歷史悠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風格獨特、結構精巧、內涵豐富名揚海內外。2008年7月以客家永定土樓為主體的“福建土樓”在第32屆世界遺産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2011年8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2年6月永定土樓景區入選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核心項目。洪坑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産福建土樓永定景區核心景區之一,面積3.8平方公里,現有振成樓、福裕樓、奎聚樓、福興樓、如升樓、慶成樓、光裕樓等七座文本樓,擁有土樓造型、功能齊全的遊客服務中心,大型生態停車場,生態遊步道等,自1990年8月起正式接待國內外遊客。
基地成立以來,該核心項目成功舉辦了海峽客家永定風情節媒體采風活動、永臺山歌大賽、海峽兩岸婦女客家山歌大賽、“客家好愛你”海峽兩岸青年七夕牽手、“魅力海西遊 永定土樓行”——千車萬人自駕車衝擊吉尼斯紀錄、2013兩岸鄉親永定百萬自駕“家年華”、《非常年夜飯:兩岸客家親》—“我在永定土樓過大年”、2018台灣媒體“清新福建行”等活動,很好地發揮了我區“土樓牌”這個世界級名片的優勢,在推動海峽兩岸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交流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臺灣名人政要祖地下洋鎮思賢村
下洋鎮思賢村地處福建、廣東兩省交界處,素有“閩西南大門”之稱,“雙永”高速、省道203線貫穿全村進入廣東省大埔縣,交通便利,區位優勢突顯。全村佔地面積12平方公里,山林18000畝,農田1050畝,現有吳、張、羅、鄭等姓一千五百多人,是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的祖籍地。吳伯雄曾祖父吳勝昌于清咸豐六年(1856年)遷臺,傳至吳伯雄已是第四代,百餘年間吳伯雄祖上與家鄉多是音信全無。一九九五年吳伯雄兄長吳運雄返鄉祭祖,之後吳伯雄先生三次回鄉省親謁祖。該村吳氏宗廟——崇德堂,始建於明成化四年(西元1468年),1989年拆舊重建,1994年竣工。吳氏宗祠為單層磚木結構,廳內懸挂吳伯雄為宗祠提匾“敬宗紹德”。
近年來,思賢村緊緊圍繞打造“名人故里、魅力思賢”,以4A級景區為標準,以市級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質發展,全力打造富有臺緣文化特色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目前,已投資建設了思賢公園、臺緣畫廊、衛生室、籃球場、杏苑大道、太陽能路燈等公共設施,實現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海峽兩岸本是同宗同源,兩岸客家人血脈相連,臺灣名人政要祖地—下洋思賢村海峽兩岸基地的成立在兩岸交流發展中發揮了獨特的親情紐帶作用。
永定客家博覽園
永定客家博覽園是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永定客家文化園”的核心園區和“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項目規劃佔地1576畝,計劃總投資10.5億元,該項目也是福建土樓永定景區重點文化旅遊産業項目,還是福建土樓客家文化旅遊創意産業園的重點項目之一。
園區分三個不同的功能區,即以中軸線為中心的客家文化展演區、以客家購物街為中心的工藝美術展示街區和以觀音寺為中心的佛教朝聖區,是一個集休閒、文化、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生態園林式的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客家博覽園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核心項目成立以來,共接待臺胞上萬人次,包括臺灣彰化定光佛廟代表團、兩岸客家文化尋根之旅交流團、臺灣“尋根之旅”同胞、臺北市苗栗縣同鄉會文化交流團等前來開展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客家博覽園作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核心組成部分,致力於搭建深化兩岸客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在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天子溫泉度假區
該項目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城區東北郊,距城區2公里。總佔地面積1600畝,其中溫泉度假區600畝、森林公園1000畝,依託獨特的自然生態和豐富的地熱資源,建成集溫泉養生、休閒度假、商務會議、餐飲購物和生態觀光于一體的旅遊景區,配套設施完善,擁有溫泉養生、水上樂園、漂流等娛樂休閒項目。
基地聯絡人:胡秀蓮
聯繫方式:13860253772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