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劉銘傳紀念館建成啟動試運作

2021-01-07 15:13:00
來源:合肥晚報
字號

  1月5日,記者從肥西建設部門獲悉,作為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故鄉,肥西新建的劉銘傳紀念館已經建成並布展完畢,開始啟動試運作。從本月開始,市民可以前往遊覽,一睹民族英雄劉銘傳的風采,這也是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建設的一項標誌性工程。

  成兩岸交流新平臺和愛國主義基地 

  劉銘傳紀念館位於肥西縣銘傳鄉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佔地31畝,是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建設的又一項標誌性工程,意在生動、形象、全方位地展示這位淮軍名將、民族英雄的壯麗人生。該館建成後,將成為海峽兩岸交流的新平臺和窗口、中小學愛國主義交流基地、劉銘傳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有利於傳承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對臺工作的開展和海峽兩岸的友好往來。

  “紀念館為一棟獨立建築,面積約6500平方米,共有三層。”肥西重點工程建管中心的項目負責人介紹,參觀入口位於三層北側,由一層通過臺階直達三層展覽區,三層展覽區包括劉銘傳生平事跡展和皖臺交流展2個主題展廳和1個臨時展廳,生平事跡展位於天井回廊的西側和南側兩個區域,含序廳、青年豪傑、淮軍名將、鄉居賦閒、抗法保臺、建設臺灣、晚年歲月和澤被兩岸共8個部分。皖臺交流展廳于天井回廊的東南角,含序廳、臺灣歷史人文、皖臺交往名人和皖臺文化交往共4個部分。

  整個紀念館的設計理念是以江淮民居建築元素為主線,同時以紀念館為中心,形成空間上與劉銘傳故居、臺灣、劉銘傳墓園的聯繫,突出劉銘傳從出生到保衛臺灣、建設臺灣,以及逝世後歸葬大潛山的人生軌跡。

  “水院空間”展現江淮風貌和淮軍文化 

  紀念館周邊自然環境優越,東面為紅旗水庫、水面開闊;西面為大片農田、村莊;東、南面與大潛山距離較近。紀念館的屋面採用青磚為材料,屋面的坡頂選擇了金屬和金屬玻璃。紀念館入口左側一面記事墻,概要性地介紹劉銘傳的生平。

  劉銘傳紀念館項目以緬懷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生平事跡,發揚淮軍文化為宗旨。結合坡地把紀念館整體建築嵌入地形,主體功能區以象徵“剛直不阿”的方正體型築于山丘之巔,層層平臺從山腳延至山頂,為參觀者醞釀紀念情緒,打造漸行漸近的瞻仰空間,也為遊客提供了觀看江淮山水、鄉間風貌多重視角。

  作為清代首位臺灣巡撫的紀念館,最具特色的部分要算是紀念館中央的“水院空間”,水池中心利用青磚勾勒出安徽省、合肥市及臺灣省的地形圖,水由中心慢慢疊落,極富渲染力。在安徽省、合肥市地形圖的上方,還將豎立起一座劉銘傳雕像。雕像面朝臺灣方向,以此形成一種獨特的紀念空間。

  推出智慧展館提升市民參觀體驗 

  國內最早修建並營運的鐵路、最早創辦的獨立郵政局、最早鋪設的海底電纜……在任職臺灣巡撫的6年裏,劉銘傳創下了多項中國之最,這些光輝的歷史成就如今在展廳內都能詳細了解。

  銘傳鄉文旅辦工作人員介紹,劉銘傳紀念館將專門打造智慧展覽,借助聲光視頻技術,通過動態模型演示,還原歷史真實場景,給觀眾帶來視聽上的強烈震撼,提升市民參觀體驗。

  隨著劉銘傳紀念館建成和開放,成為合肥西南部的標誌性建築,讓人們得以零距離去了解這位百年前的名人事跡。同時,還將與肥西當地的蠶桑産業形成互補,為合肥旅遊業發展注入活力。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