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明祭掃、踏青、旅遊 這份假日小貼士請收好!

2018年04月04日 08:5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明天(5日),清明小長假即將開啟,祭掃、踏青、探親、旅遊……今年清明假期,有哪些假日資訊需要提前掌握?小長假開始,外出踏青旅遊的民眾,需要做哪些出行攻略?快來看看這份“假日貼士”。

  祭掃:提倡文明祭掃 注意消防安全 

  清明節寄託哀思,又到了一年中掃墓祭祖的時候。近年來,隨著人們觀念的不斷升級,文明祭掃的理念也越發深入人心。

  據媒體報道,今年清明,北京、瀋陽、西安、合肥等多地大力提倡文明祭掃。如北京各大墓區開設網上紀念館方便虛擬祭掃,併為祭掃者提供免費鮮花;再例如,瀋陽市殯儀館在今年清明前關閉了焚燒爐,並準備了大量的鮮花,供前來祭掃的市民用自帶燒紙免費換取。

  清明節期間的消防安全同樣值得關注。假日期間,掃墓祭祖場所、文物古建築、旅遊風景區等地人流密集,焚香、燒紙、點蠟、燃放鞭炮活動頻繁,加之春季大風天較多,極易引發火災事故。公安部消防局日前提醒,掃墓祭祖,請勿在大風天點燭、燃香、燒紙和燃放爆竹,如若發現火災,請及時撥打“119”報警。

  此外,3日,在中國氣象局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李明媚也提示,清明節期間,河北中部、山西中部、甘肅西南部、四川南部、雲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森林火險等級較高,清明節期間是祭掃、踏青活動高峰期,森林防火形勢嚴峻,需注意野外用火安全,加強火源管理。

  出行:高速公路小客車免費通行 這些路段或擁堵 

  清明節期間,不少人都會選擇走出家門踏青、探親或者旅行。那麼,假期出行的路況如何?哪些路段可能會擁堵?

  在公路方面,據交通運輸部消息,今年清明節高速公路免費時間為4月5日0時—4月7日24時,七座及七座以下小客車免收通行費。

  交通運輸部路網中心預計,今年清明3天交通量同比增長4%。全國高速公路擁堵呈現“駝峰型”,5日9時-12時為去程高峰時段,7日15時-21時為返程高峰時段,預計7日17時-18時擁堵程度是平日的6倍左右。

  其中,車流較大主幹高速路段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與華南地區,如沈海高速上海段、浙江段、廣東段,滬蓉高速江蘇段,京滬高速江蘇段,京港澳高速湖南段,京昆高速北京段、河北段,長深高速遼寧段等;城市周邊車流較大的路段主要集中在廣州繞城高速,上海繞城高速,成都繞城高速等。

  而在鐵路方面,記者在12306網站上看到,清明小長假期間,中國鐵路上海局、廣州局、哈爾濱局、成都局等多個集團有限公司都將增開臨時旅客列車。例如,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將在川黔渝三地加開動車組118趟次、普速客車94趟次,以方便旅客出行。

  旅遊:抵制不文明旅遊行為 維權可撥“12301” 

  不少民眾還會在這個小長假裏外出旅遊踏青,據交通運輸部路網中心等部門發佈的報告預測,清明節假期,全國十大熱門旅遊景區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

  十大熱門景區中杭州西湖排名第一,第二、三名分別是無錫太湖黿頭渚風景區和北京玉淵潭公園。全國十大踏青熱門公園中,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熱度最高,其次是杭州太子灣公園及北京植物園。

  外出旅遊有哪些注意事項?日前,文化和旅遊部發佈了《2018年春季假日旅遊指南》。

  《指南》提出,旅遊中,遊客要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儘量不影響當地人民的正常生活。愛護當地文物古跡,不在建築物上亂涂、亂畫,堅決抵制各種不文明旅遊行為。

  此外,《指南》還提到,遊客旅途中遇到相關事項需要諮詢,遇到旅遊維權需要投訴,遇到旅遊緊急情況需要救援時,都可以電話撥打“12301”旅遊熱線求助。當疑似發生侵權行為時,要依靠各類訴求渠道,合理、合法維權,切忌不加限制地伸張自身的權益,採取過度維權行為,如在旅途中維權不便,可以留存相關證據,待回程後再尋求解決。

  天氣:降溫雨雪來襲 注意添衣保暖 

  正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同樣不少雨水元素。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的清明假期,較強冷空氣會影響中國大部,不少地區還將迎來雨雪天氣。

  中央氣象臺預計,4月4日至6日,中國大部地區自西向東將出現明顯大風降溫和降水天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將先後下降6~8℃,局地降溫可達10℃以上。

  內蒙古中部、華北大部、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局地有大雪;江淮、江漢、江南中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上述局部地區還將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此外,南疆盆地、甘肅西部、寧夏、陜西北部、內蒙古中西部等地有揚沙或浮塵,局地有沙塵暴。

  4月氣溫多起伏、晝夜溫差加大,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對此,氣象部門建議公眾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早晚注意保暖。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