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長假前兩日全國接待遊客2.27億人次 紅色旅遊受青睞

2017-10-03 10:0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遍覽紅色聖地 深愛偉大祖國(行走兩節看變化)

  10月的革命聖地井岡山,暑氣未消,同樣熱情的還有來此參觀的遊人。僅10月1日和2日,井岡山景區就接待遊客達10.52萬人次,同比增長6.44%以上。

  國慶長假正是出遊高峰,據國家旅遊局消息,10月1日,全國當天共接待遊客1.13億人次,同比增長10.5%;2日,接待遊客1.14億人次,同比增長9.9%。這其中,特色旅遊不斷升溫,紅色旅遊更是表現搶眼。曾經,遊玩體驗單一、説教意味濃重、特色缺乏等,讓紅色旅遊一度陷入成長的煩惱。如何讓遊客在玩樂中激活歷史記憶,既放鬆身心,又接受精神的洗禮?本報記者實地探訪江西、福建、陜西、重慶等傳統革命聖地,觀察紅色旅遊的新變化。

  互動新模式

  “腳底不磨出幾個水泡,真是體會不到當年紅軍的艱辛”

  “中國工農紅軍萬歲!”10月2日,江西瑞金“一蘇大”舊址,主席臺上坐著幾位身著紅軍軍裝的“幹部”,臺下聚滿了遊客,臺上臺下問答互動,氣氛熱烈。這裡正情景再現著當年“一蘇大”的現場。

  300公里開外,井岡山黃洋界的挑糧小道上,兩位“95後”年輕人氣喘吁吁地走在崎嶇山道上,踏著《勞工歌》的節拍,穿著自己剛學會打的草鞋,一鼓作氣爬上了山。“如果不親自走一遭,腳底不磨出幾個水泡,真是體會不到當年紅軍的艱辛。”

  為了讓青少年對革命傳統教育感興趣,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開展了互動教學模式,組織“紅軍人物猜猜猜”“黨史知識大衝關”等趣味性較強的知識類遊戲,“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紅軍運動會”、學編草鞋等體驗式教學,通過角色扮演,再現紅軍生活、戰鬥的場景。

  視線再轉向西南。一束光,從舞臺的頂端灑落,照亮了江姐讀信的身形。“我們到底還是虎口裏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話,雲兒就送給你了,盼教他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産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

  這是重慶市江北區的一個禮堂,紅岩故事宣講團正在宣講。10月1日至2日,重慶紅岩聯線所屬紅岩革命紀念館、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及其所屬革命遺址群,共接待遊客逾14萬人。

  為什麼如此吸引人?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朱軍回答説:“一是我們在形式上有創新,不死板,利用快板、話劇、視頻、幻燈片等多種技術手段。二是精選內容,針對不同受眾,挖掘不同的故事。”目前,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已在全國建立了25個紅岩文化室,“探索紅岩文化傳播的新途徑,要緊貼時代發展需要。”

  科技新體驗

  “革命先烈太偉大了,現在的生活真是來之不易”

  戴上頭顯設備,雙手持感測器,一隻手控制著“槍”,另一隻手換“彈夾”,福建鼓山一名小學生仿佛置身槍林彈雨之中左閃右躲。5分鐘的體驗結束,她感觸極深,“到處都是炮火,革命先烈太偉大了,現在的生活真是來之不易。”

  佩戴上虛擬現實設備,觀眾就能實現沉浸式遊覽,感受紅軍長征前最後一場戰役——松毛嶺戰役的艱苦卓絕,這是福建紅色文化VR/AR實體體驗館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探索。依託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福建紅色文化VR/AR實體體驗館對現有文物、文獻、照片等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全息數據掃描,建立大數據並利用VR/AR、裸眼3D等新技術,將原本就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展覽變得更加生動,凸顯了“科技元素+紅色文化”的主題。目前,紅色教育VR移動影院、紅色教育AR系列産品、紅色教育VR一體化展示機等四個方面內容均已涵蓋在內。

  館長楊衛東介紹,“文物的大數據化是基礎,技術一定要服從於文物本真。以文物的掃描數據為核心,通過高科技手段使文物活起來!” 視覺科技打造的沉浸式紅色文化體驗使參觀者置身於逼真的場景中,增強了代入感,從而讓紅色文化更加貼近不同年齡的人群。

  産業新風貌

  “利用紅色資源優勢,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十一’當天下雨,來吃飯的有600多人,今天比昨天多了1/3!” 陜西銅川市照金鎮的居民王加武做餐飲20多年了。“此前一年才賺幾萬塊。”自從鎮上旅遊業發展起來,他開了農家樂,能同時容納240人,雇了22個員工,一年收入40多萬。

  作為陜甘邊革命老區重鎮,2012年,照金啟動紅色旅遊名鎮建設,打造了紅色革命遊覽線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培訓。獨有的丹霞地貌,加以統一新村規劃,這裡形成了獨特的“照金紅”,2015年,照金被評為首批“國家特色小鎮”。

  遊客來了,村民如何直接受益?照金鎮的照金村,由村委會和村民自願入股成立了陜西照金村紅色旅遊發展集團(簡稱照金村集團),全村統一規劃,統籌開發。住進樓房,盤下商鋪,村民既是股東又是員工,實現了産鎮融合、就地城鎮化。目前,照金村集團直接安置村民就業340人,帶動村民就業200余人。

  照金鎮鎮長白偉告訴記者,今年10月1日下雨,遊客量為9400人,收入517萬元,10月2日遊客明顯增多,約1.3萬人,收入715萬元。“預計今年‘十一’黃金周接待遊客量可突破12萬人次,收入將超過6000萬元。”

  “利用紅色資源優勢,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白偉興奮地説,照金的旅遊産業化也帶動了周邊村鎮的發展,共同走上致富路。

  (本報記者馬原、蔣雲龍、魏本貌、何璐、張丹華、王珂採訪)

[責任編輯:張曉靜]